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术发展呼唤批评家.(1)

2015-05-15 01:3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学术发展呼唤批评家.(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实在是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实在是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学术环境有大有小:所谓“大”,乃学术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对学术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政策;所谓“小”,乃学术的业务环境,主要是指学术领域内部的业务开展条件和价值实现条件。

正如“百花齐放”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样,“百家争鸣”是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政治上是否容许“百家争鸣”,是大环境问题;业务上是否实现“百家争鸣”,则是小环境问题。此之所谓“争”,一是包括学术竞争,二是包括学术论争——批评。没有竞争,学术便失去了内部活力和创造性,从而不能快速发展;没有论争,学术便失去了内部监督和规范性,从而不能健康发展。

要真正发挥学术批评的威力,首要的便是宽松的学术批评环境。民国时期的学术之繁荣,所以成为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原因固多,一大关键,就是有一支阵容十分强大的争论队伍——批评家。下面聊举数例,虽不过一点一滴,亦足以垂范后世:

沈约《宋书·陶渊明传》云:“(渊明)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异代,自(宋)高祖(刘裕)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却说:“其实渊明只是看不过当日仕途混浊,不屑与那些热官为伍,倒不在乎刘裕的王业隆与不隆。”“若说所争在什么姓司马的,未免把他小看了。……宋以后批评陶诗的人最恭维他耻事二姓,这种论调我们是最不赞成的。”梁氏曾先仕清朝、后官北洋,正所谓“屈身异代”而不以为“耻”者也,加之他又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国学大师,所以这段文字,极具迷惑性。

但也有不受迷惑者在,那就是陈寅恪。梁之于陈,既有前辈之尊,又有同事之谊,然而陈却毫不客气:“斯则任公先生取己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金明馆丛稿初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陈又对梁氏墨学“指桑骂槐”道:“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言论愈有条理系统,则去古人学说愈远。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鹿成鹿,喝雉成雉之比。此今日中国之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同上二编)

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1934年读了乐嘉藻老先生新出的《中国建筑史》,失望之余,因为“感到有良心上的责任”,写了一篇《辟谬》,结合书中近20处严重错误,他批评道:“由专门的眼光看去,连一部专书最低的几个条件都没有做到。在这中西学者众目昭彰之下,我们不能不费些时间来批评他,不然却太损中国人治学的脸面。”“(作者)暴露两大弱点:(一)读书不慎,(二)观察不慎;换言之——浮躁。……既不知建筑,也不知史,著成多篇无系统的散文,而名之曰‘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附文二)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80后”与奥林匹克精神(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