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1)(2)

2015-07-19 01:10
导读:1.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错位、价值选择功利化 我们看到,青少年对成人世界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成人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
  1.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错位、价值选择功利化
  我们看到,青少年对成人世界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成人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成人社会对物质利益追求的短期行为,也已经潜移默化中渗透进青少年的思想生活。从总体上看,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青少年往往心比天高,却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秀节目所营造的“一夜成名”、“一炮走红”的成功特例助长了青少年的浮躁风气,使他们梦想着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滋长投机取巧的心理,而缺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给青少年带来片面追求个人私欲的利己主义心态、崇尚感观享受的享乐主义心态,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义成分大大减少。可见,“一朝成名”的急功近利价值取向正在青少年幼稚的心灵里作祟。
  
  2.使青少年价值判断感性化,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
  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内容是传媒提示或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或不公正的意见,也会被受众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启动,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连锁反应[3]。在电视选秀节目所渲染的热闹气氛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不再是青少年的唯一价值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正是电视选秀节目的价值观念。电视选秀节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成功,正是基于青少年的价值需求的极大满足。电视选秀节目使青少年获得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把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作用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电视选秀节目漠视年龄心理差异,强调平民参与、平等参与;推崇和树立平民偶像、明星梦想,无限放大选手的成功几率;大胆改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价值观。在这种价值理念的引导下,更多的青少年将放弃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道德的崇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观念
  一般来说,青少年对于时代“潮流”和“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盲从,另一方面渴求与众不同,表现为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等个性化行为。电视选秀节目正是把青少年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通过种种“个性行为”表达出来,而引发青少年共鸣。“个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出位”,一般是审美的出位。审美的出位行为在赢得群体确认后,往往会形成一种风气和时尚。
  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再闭塞,快捷的信息传递影响着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从电视到网络、报纸杂志,不同的媒体各有所长,其中电视的娱乐与教化功能尤为彰显。电视选秀节目作为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一种正在发生的重要现象,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平产生的影响都是直接的,它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的未来继承和发展。传播学家城庇•波特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产生多种影响的根本原因和理论依据。因此,电视选秀节目作为新的社会环境组成与青少年成长心理有着密切关系,深入研究电视选秀节目对解读青少年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五、克服电视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的对策思考
  
  1.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尚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各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成才方向,清醒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其分辨是非美丑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易变性,诱使某些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新的形势和美好的未来,我们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校园媒体具有活跃的组织、活跃的思维、活跃的氛围,其形式可以是广播、报纸、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校园媒体发挥着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要努力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管理与监督
  电视传媒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污染,其本身活动也必须受到社会的控制和监督。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法规上作出管理和规范,社会公众在舆论上给予监督。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止,在制度上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4.优化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多、感染力和时效性强的优势,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使青少年价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之中。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电视传媒才能真正成为传播社会共同价值观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威尔佰•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3.
  [2] 罗森•马那尔.青少年:再生产和政治变革人因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7.
  [3] 翁秀琪.民意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结合——诺尔诺曼和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R].新闻学研究(台湾),1990,(7):78-8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赵德江 夏守财
上一篇:对提高文化软实力问题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