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人的全面发

2015-08-31 01:4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人的全面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与《文学评论》杂
   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与《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者分别来自文艺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基于现代与后现代等多种学术平台就“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学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人的发展”、“人”、“人学”,是本次研讨会的关键词。谈论人与人学,绝非问题的先验预设或者旧话重提,它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所提出的具有特殊旨趣的一个命题。在中国当下,前现代、现代乃至后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尽管学术立场与平台互有差异,但学术旨趣却不约而同地辐凑于“人”并认同马克思“人是最终的目的”之命题,只不过其分野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或者说对“人”的不同角度的切入。正如西方理论革命直接导致了对话主义的历史性出场,中国理论界在经历了“众声纷纭”的表述危机以后,寻求话语间的“通约”与“间性”已成为一种理论自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提出,同样是一种历史性的出场。作为一次多平台、多话语的对话与交流的尝试,这次研讨会表现的非常成功。其中既有现代性平台上对“人”的精英主义的价值关注;又有后现代平台对人的“本真状态”的探询;更有期许通由某种和谐的理论中介达至“持两用中”的对话语“间性”的一种追寻。  
       钱中文在开幕式上重提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点出了本次研讨会的旨趣所在。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树立起的近乎“全面发展”的人的典范已随经济社会转型而黯然失色,新的时代在释放人的潜力的同时又面临着信仰缺失的诘问。人文知识分子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新的人文精神应融合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与西方人文精神中的合理因素。黄克剑则由价值形而上学的角度切入,从作为对象化活动之人生众多价值之维中析出审美之维,并把人生放在审美视界中去把握,认为一旦审美这一维萎缩,就一定要把它找回来。让审美重新自觉的话题说起来,在当下仍有必要。成复旺则提出应把中国传统文化、前现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以生命为导向来思考一种更健全的文明(后现代文明)。认为一个健全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一种跨时代的现象,人的健全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一种跨现代文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具体到文艺学学科建设,从“人学”、“人论”的基点谋求文艺学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许多学者尝试的课题。陈传才认为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这也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从本体论出发看文学,它不仅具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而且具有解放自我、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本性的意义。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应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李衍柱认为人论是中西文艺学共同的理论基石,因此对人本身、人性、人的解放与历史的未来的研究和认识是开启文艺之门、探索文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科学的入口。冯宪光认为当前文艺学建设要把重点放在人类学模式上,应当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当代文艺学学科发展思路。此外,周忠厚就人的发展论和当代文艺思潮,杨恒达就多元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与当代西方文学关系分别作了发言。  
       就其内容而言,研讨会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品格。与会者围绕许明“走出书斋的文艺学”,陶东风“自律论文艺学的局限”,余虹“文学研究的自主性”等命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许多学者对金元浦主持学生做的有关大众文化文本分析与研究的课堂试验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这种大胆尝试代表了一种很好的研究方向。
       许多中青年学者更为关注文化研究如何在“人”这一原点上展开。许明认为二十年文艺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阐释型到实践型的三阶段的转变。即从走出教条主义的阴影到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当下的走出书斋。认为文艺学是中介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基础学科,其生命力、前沿性、科学和魅力在于其实践性、开放性及对现实的介入。提出走出书斋的文艺学面临着八大现实问题。陶东风则对文艺学进行了学科反思。基于当代社会文化中审美的泛化与日常社会生活的审美化的突出变化,他指出文艺学要积极有效地介入当下社会文化与审美/艺术活动,必须改变本质主义的文艺学思维方式,突破封闭的自律论的文艺学的藩篱,扩大研究对象,大力调整研究方法与学术范型。余虹虽同意文学研究必须联系到社会现实的主要方面,但对许明的“文学理论是一种幻觉”的认识持异议。通过对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关注文学性历程的考察,他认为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之后对文学的工具性研究所导致的取消文学性虽是不争的事实,但却不是文学理论存在合法性消失的充分的理由。文学有自己的问题域,应当捍卫文学研究的自主性。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结语历史化的极限(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