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黄土高原考察琐记(1)网(3)

2015-09-16 01:20
导读:四 陇关和萧关遗址所在地的考察 由陕北归来后,1973年,又复出外继续考察。这次考察是由陕南开始的,从陕南转至陇上、宁夏等地。由西安南行,越过秦
  四 陇关和萧关遗址所在地的考察

  由陕北归来后,1973年,又复出外继续考察。这次考察是由陕南开始的,从陕南转至陇上、宁夏等地。由西安南行,越过秦岭,循子午道直抵汉江岸边,再溯汉江而上,至于汉中,更依栈道旧迹南下,至于宁羌百牢关,继之折而西行,于确定南宋据以抗金的仙人关的所在地,并攀登诸葛亮出兵拒守的祁山之后,过马兰山而至于陇山之西的天水,又复回到黄土高原。
  这次在黄土高原的行程,第一阶段是由天水越陇山至于陇县,再经华亭、平凉而至于固原。陇县就在陇山东麓。陇山有关,最初就称为陇关。陇关高耸,阻隔东西。远在汉时就已有人说过:“陇坻之隘,隔绝华戎”,其至高至险,可见一斑。上次由陕北归来,辗转至关中平原的西部,也到过陇县,可是限于行程,竟未登上陇山,因而也未探索陇关所在地。这是不应有的缺陷,因而还须绕道重行。好在这次绕道,并非徒劳往返,终于探知陇关故址的所在。怎么探知的?说来倒也简单。到了陇山顶上,不免徘徊瞻望,到处寻访。路旁有位老者,说是陇关故址就在当地。问其有何根据?老者说,祖祖辈辈,相继传言,这里就是原来的关址。老者并说,关城本来是建在大路上的,关城虽早已废圯,道路却没有改变,道路依旧,关城不会移向他处。老者的话说的颇者道理。详细探索,上山下山的道路除这一条外,别无其他疏凿的痕迹,老者说的话应该是不错的。佇立高处,四顾远眺,诚如昔人所说:“东望秦川,墟舍桑梓,与云霞一色”。以当地故老传说,与文献记载相对照,可以豁然贯通。然而最可凭信的,却是道路没有改易。山上的道路若有改易,遗迹是不会消泯的。不会有人因为消泯遗迹而填平原来的旧道,就是有意填平,也不会无迹可寻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曾与陇关并重于世的萧关,却另是一种景况。有关文献记载,都说是萧关位于固原县东南。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经过固原县,萧关当是设于长城的关隘。长城由固原县西北,趋于东南,再向东筑去。长城遗迹早已圮废,可是当地却留下许多以长城为名的地名。固原县城东南犹有一些长城梁、长城原,足征是当年长城经过的地方。可是这些长城梁、长城原,都耸峙在相当高峻的原上,原上原下仅有人行小道,显然不是设置萧关的地方。既然如此,为什么文献有这样的记载?文献记载始见于《史记·匈奴传》。《匈奴传》说:“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这是说萧关设在朝那县境。朝那县在今固原县东南,因而萧关也就在今固原县东南。可是《水经·河水注》却记载着“(苦水)流经高平县故城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也”。高平县故城在今固原县城稍偏南处。朝那县为秦时旧县,高平县当是由朝那县析出的新县,而且是由朝那县西部析出的。这样说来,萧关应在高平县境,与朝那县无关。司马迁撰《匈奴传》,当是在元鼎三年之前,因而只能说朝那萧关,而未稍一涉及高平县。高平县有高平川水。《水经·河水注》说高平川水流经高平县故城东,又北出秦长城,城在县北一十五里。高平川水就是现在的清水河,流经固原城东。经过固原的南北大道,就是循着清水河谷形成的。清水河谷自来未有改易,大道也相应没有移动。萧关作为长城的关隘,就应该设在经过河谷侧畔的大道上,而且还应在固原县北,不宜求之于固原县的东南。
  萧关与陇关都早已圮毁,但两者的情况不同。陇关的遗址所在,没有岐异的说法,因为关城虽废,道路却没有改易。萧关的遗址所在,不仅现在学人多所误解,早在唐代已经了无所知。唐代张守节为《史记》作《正义》,就说“萧关今名陇山关,在原州平凉县界”。陇山有其具体的所在,萧关如何能设在陇山之上,而以陇山关为名?不仅学人不知,就是当时王朝官员也一样不甚了了。唐代设有萧关县,以萧关为名,理应设在萧关的遗址,可是县城所在,据说位于清代固原州北。以今地按之,当在同心县南,与原来关城相距甚远,是不能合二为一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萧关的废圮乃是由长安通往关门的道路难于继续通行。其间的阻遏应该从头说起。萧关见重于世,早在秦汉时期。其时由咸阳或长安前往萧关,是要先经过位于现在陕西淳化县的甘泉宫,再西北行经过泥阳县和彭阳县。泥阳县在今甘肃宁县东南,彭阳县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这次考察的道路,是由固原经环县,西北至银川,再由银川经盐池、定边等县,折回延安市。为了要了解这条由长安至萧关的道路,就由延安之南的富县折向西南行,至于庆阳的西峰镇。西峰镇于唐时为彭原,也就是西周的大原的一部分。大原如其名称所示,原面相当广大,今泾水上游以北镇原县东西,固原和庆阳之间,都在其所包括的范围之内。唐时大原的名称早已不复存在,见于记载的只有彭原。当时的彭原南北八十一里,东西六十里,只是大原的小部分。原面破坏,沟壑增多,道路也就不易通行。道路改易了,萧关也就失去作用,相应废弛了。
  彭原后来改称董志原。名称虽有改易,残破却仍在继续。现在董志原以西峰镇为中心。西峰镇东西两侧的沟头,都已接近西峰镇。其他的沟壑也较前更为稠密,沟头都伸向原内,原面也相应蹙缩,蹙缩的原面上也还有不少的沟壑。据说唐临泾城就在西峰城西南,尚有遗址。既然到了西峰镇,就应该寻访临泾城的遗址。没有想到董志原上的沟壑竟是那么的繁多。原上的沟壑并不很宽,却都相当陡峻,一路行来,不知已经过了几条沟。后来又到了一条沟底,汽车司机见告,这样多的陡坡,把汽油都快耗完了,再往前行,巩怕回去都很困难。这时恰好有一人从坡上下来,询问临泾城,说是并不很远,三五里就可走到。于是步行上沟,到了沟上,走过几个村庄,都说只有三五里。这样走来走去,不知走了几个三五里,才知道所谓三五里者,只是当地人的习惯用语,是说路程并非很远。估计可能仍非很近,又听说还要过沟,也许不止一条。这时天色已经近晚,只好半途折回。这是现在的情况,早在隋唐时候,可能不是如此。可是这样的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很难说上推到什么时期。至少隋唐时期大原已经破坏,隋唐时期这里只有一个东西才八十一里的彭原,是和原来的大原不能相提并论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 环县以北通往银川的道路

  环县在庆阳西北,由环县西北行可以通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庆阳又位于西安的西北,这条道路是由西安通往银川的大道。和经过固原的大道一样,都是纵贯以前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之间的大道,只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较迟于通过固原的大道。银川是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治所,这条大道发挥作用之时,只能通到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北魏隋唐时期,灵武县是灵州的治所。循名责实,这条大道应该是通往灵武或灵州的大道。
  在考察萧关的过程中,了解到萧关的废圮是由于由长安通到关门的道路难于继续通行的缘故,其间关键所在应为庆阳附近的董志原。萧关考察之后,理应由固原前往庆阳。庆阳在固原的东南,可是当时却是由固原东北行,至于环县。这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在考察的时候,固原和庆阳之间还没有一条可以通行车辆的大道,不能直接前往。其二,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是由固原趋向东南,绕了一个大圈子,才筑到现在的环县。为什么绕这么大的圈子?以前路过固原,曾经向当地人士一再探问固原和环县之间的形势,都说当地有大片的盐碱地。以旅途匆促,迄未亲临其地,一探究竟,时以为憾。既然固原庆阳之间无路可通,就可乘便了此宿愿。原来设想是由庆阳经过环县,再向北行,前往银川。既然到了环县,庆阳就在回头的路上,只好先到银川,由银川归来时,再去庆阳。
  离开固原不久,就进入盐碱地区。盐碱地区相当广大,直至距环县不远的甜水沟的沟头附近。盐碱地区遍地都是盐碱,到处泛起白色,仿佛无有边际。有些地方甚至连野草都难于生长,可见当年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是深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的。秦昭襄王移筑长城,这块盐碱地区自然诿之于匈奴人。匈奴人如果攻不开长城,也难于在这里久留。秦昭襄王筑长城时虽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显示当时对于自然环境的善于利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环县往北通往灵州的大道,自然条件并非很好,因而其重要性就稍弱于通过固原的大道。据说由“庆阳环县而北,无居民,亦无树木,水草皆绝少,至灵州始有之,中间地势荒瘠,屯戍者每患无资以为固”。这话是几百年前人说的。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直到现在,情况竟然少有改变,依旧是无树木,少水草,不能说就无居民,不过十分稀少,少得令人感到惊奇。
  更令人惊奇的则是这样无树木,少水草的地区,竟成了历来边防的要地。前人曾经说过:唐时以分阝宁为重镇,宋亦以环庆为极冲。为什么能成为重镇和极冲,就是因为这里有这条通往灵州的大道。大道上无树林,少水草,固然使行军感到困难,可是以强劲的骑兵冲击,在途中没有受到阻遏,还是可以疾驰而过的。明时防御鞑靼进攻,固原为陕西巡抚防边驻守重地。鞑靼为了威协固原,动辄由花马池冲破长城内犯,环县竟成为必经之地。由固原至环县的路途中,固然有盐碱的地区,可是将近环县的一段,却行在甜水沟的谷中。谷中碉堡、寨壁林立,绵延不绝,就是环县城北近城处,还有一座大碉堡,矗立路侧,引人注目。碉堡内虽已无若何防守设备,当年却是颇费心机的。由环县通往灵武的大道上有地名惠安堡,由惠安堡东北行,经过铁柱泉,就可达到花马池。其间地势平坦,迄今仍有道路,当年鞑靼内侵,就是由这条道路,经过环县,进攻固原的。甜水沟内林立的碉堡寨壁就是具体的例证。固原既控制由六盘山下和清水河谷通往灵州的大道,已显示其重要作用,又由甜水沟和通过环庆的大道相沟通,更显出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明代更为显然。明代陕西巡抚防秋时移驻固原,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

共5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