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正史中的史志著录体例探析——以《隋书》两《(2)

2015-10-17 01:04
导读:4、关于内部排列与结构 《汉志》把著录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隋志》以后各史志把图书分

4、关于内部排列与结构

  《汉志》把著录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隋志》以后各史志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略)又分小类,各史志小类在著录图书时,图书在各史志小类中的排列与结构有所不同。
  《汉志》和《隋志》著录,都是一部书就是一个著录单位,书名相同或撰注者相同的书,各自独立作完全著录,互不干联,不加减省,如:
  《汉志》“六艺略”“小学”类:
    扬雄《苍颉训篡》一篇
    杜林《苍颉训篡》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隋志》: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撰)
    《春秋谷梁传》十六卷(程阐撰)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孔衍撰)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徐邈撰)
  到《旧唐志》著录,撰注者相同,其书仍各自独立著录,各自在注文注明撰注者,并不将此人所有的著作都排在一起,省去撰注者名;有书名相同,则排列在一起,省去书名,如:
  《春秋谷梁传》十三卷(孔衍训注)
    又十二卷(范宁集注)
    又十三卷(徐乾注)
但有时也稍有例外(这种情况很少),如: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左丘明撰)
    《春秋外传国语章句》二十二卷(王肃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
这种在内部排列结构上,把书名相同者排列在一起,已不同于《汉志》、《隋志》以一部书就是一个著录单位的作法,这些书名相同而排列在一起的图书,已不再彼此独立无关,而是互相关联的一组书目,实际上已有编定书名索引的意向了[9]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新唐志》著录,撰注者相同,则将此人所有的书排列在一起,省去重复的撰注者名,已有人名索引的意向,如:
    杜预《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
    又《释例》十五卷
    《音》三卷[10]
    又:贾逵《春秋左氏长经章句》二十卷
    又《解诂》三十卷
     《春秋三家训诂》十二卷
此种体例,最为不当,首先是书名部分承前而省,易使人认为此简省名即其书之本名,若不细心查阅则难知其书本来确切的名字,如《音》三卷,若不是《隋志》、《旧唐志》著录有杜预《春秋左氏传音》,则不知《音》为何物。其次,同一撰注者有多种著作,只于紧接着的第二本书前加“又”字,其它书名前一概不加,如上面所列《音》三卷,又极易让人误解此书为失去姓名之别一撰注者所著。这种缺点在《宋志》中得到了纠正,首先是《宋志》不再部分省或全省书名,全部著录书之全名;其次是,中华书局的校点本在撰注者相同,将其著作排列在一起省去撰注者名时,不管紧接着的第二部书前有“又”字还是没有,均低一字排列,第二本书前若有“又”字,第三本书则比第二本书又低一字排列,这样使人一目了然,再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如:
  刘敞《春秋传》十五卷
    又《春秋权衡》十七卷
    《春秋说例》十一卷
    《春秋意林》二卷
  《明志》著录,撰注者相同,其著作亦集中著录,在中华书局的点校排印本中不再提行单列,而是系于此人之下,一贯到底,如:
    陆粲《左传附注》五卷、《春秋左氏觿》二卷、《胡传辨疑》二卷
 
  可见,各史志小类在著录排列图书时,总的说来体例基本一致,但在具体著录与排列的细节上又各有不同,如上所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书名、撰注者、注文、内部排列与结构等方面。在体例上,一方面,各史志之间既有继承沿用的关系,有对前面史志体例上的优点加以继承的,也有对缺点加以继承的;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并不完全拘缚于前面的史志体例。总的说来,每部史志各有长短,然而在体例上,无疑,《新唐志》可算是最为乱而不当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以上所述,是笔者翻检各史志“春秋类”著录书目时所作的比较,所以几乎所有的论据都只取自这一小类中,因此上面的某些结论有时也许并不完全适合于史志中所有的图书(如一些“集部”图书),在一些论据与论点上因为受到范围限制而带来的缺憾,恳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补正。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唐會要》“四夷部”證誤(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