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1)(2)

2015-10-24 01:10
导读:3、“清河张、宋” 这两个家族的主要问题是一姓数望,支系较多,难以确证。 魏晋时期,张氏有清河、范阳、敦煌等数望,清河东武城张氏是其中比较显

    3、“清河张、宋”

  这两个家族的主要问题是一姓数望,支系较多,难以确证。
  魏晋时期,张氏有清河、范阳、敦煌等数望,清河东武城张氏是其中比较显赫的一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泰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陆侯。生准,东青州刺史,袭爵。生彝……[18]

  《魏书·张彝传》: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曾祖幸,慕容超东平太守,后率户归国,世祖嘉之,拜平远将军,青州刺史。祖准之袭,又为东青州刺史。父灵真,早卒。

张彝在北魏历孝文、宣武两朝,官至侍中。神龟年间,张彝与其子仲禹、始均等铨别选格,排抑武人,导致羽林士兵哗变,父子罹难,事迹已为史家所熟知。
  张彝的先世是颇具影响的地方大族,其本传曰:

  初,彝曾祖幸,所引河东流民为州,才千余家,后相依合,至罢入冀州,积三十年,析别有数万户,故个高祖校比天下户口,最为大州。

从以上材料看,似乎张彝一宗确属《关东风俗传》所说的“一宗将近万室”的大族;但张幸所领的“万户”,主要是河东流民,其中本宗族成员的比例不得而知,而据张彝本传,张氏父子出居显宦后,“颇侮其疏宗旧戚,不甚存纪,时有怨憾”,虽“累求本州,朝议未许”,他们与宗族乡里的关系不会太密切。
  北魏时期,以清河为郡望的大族并不只张彝一家,《魏书·张谠传》:

   张谠,字处言,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华,为慕容超左仆射。谠仕刘骏,历给事中、泰山太守、青冀二州辅国府长史,带魏郡太守。……及革除徐兖,谠乃归顺尉元。……后至京师,礼遇亚于薛、毕,以勋赐平陆侯,加平远将军。

张谠入魏后,与其宗族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联系:“性开通,笃于抚恤,青齐之士,虽疏族末姻,咸相敬视”,与张彝一家全然不同。张谠死后,子孙求葬清河旧墓,朝廷虑其有变,迁延不允,“停柩在家积五六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与张谠情形类似的还有张烈一族,《魏书·张烈传》:

  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也。……高祖保为慕容廆尚书右仆射。曾祖恂,随慕容德南渡,因局齐郡之临淄。……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伯,与烈并有令誉,时人号为“三徽”。

张烈于太和年间入仕,孝明帝时,阿附元叉,官至光禄大夫,平南将军;胡太后反政,以元叉党羽,出为青州刺史,朝议“以烈家产蓄殖,僮客甚多”,不宜出为本州,改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
  《关东风俗传》所说的“清河张”,究竟是整个清河张氏的泛称,还是特指某一支系,一时还难以确证;显然,后两个家族更具备“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的特征。
  同张氏一样,宋氏也是一姓数望。《广韵》去声二“宋”:

  宋,又姓。……出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五望。

  《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

   清河郡七姓:崔、张、房、尚、傅、路、勒。

遍检各类姓氏书与世系表,均无“清河宋氏”一说,北朝宋氏多出西河、广平,未见以清河为望。疑《通典》引文有讹误或脱漏,不便率尔强断。

  4、“并州王氏”

  关于并州王氏的问题,我们曾在《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一文中进行过探讨,大体说来,《关东风俗传》中的“并州王氏”并不是太原王氏的本宗,而是指北魏时期冒称太原王氏的“中山王氏”。这一家族来自河西,因王睿受到冯太后的宠遇而显达;太和年间,“中山王氏”举族移属晋阳,长期担任地方守宰,“僮仆千余,园宅广华”,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地方大族。“并州王氏”与羊、毕、刘、张等家族相隔遥远,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谓其“后徙乐陵”,虽不明是冀州之乐陵还是青州之乐陵,在地域上已相当接近。迁徙的具体时间虽难以确定,而从《世系表》推测,最大的可能是在北齐年间。

  5、“濮阳侯族”

   从《关东风俗传》前后文义看,所谓“濮阳侯族”,即是指侯景一族,就是下文所说的“河南侯氏”。《梁书·侯景传》: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或云雁门人。……生擒葛荣,以功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魏以为司徒、南道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

据姚薇元先生考证,河南侯氏本出胡引氏,即《魏书·官氏志》所说的“侯伏侯氏”,属北镇羯人部族[19]。以“河南”为籍,是北魏胡人改姓的通例;以“濮阳”为郡望,也符合上古以来以封地为氏的习惯。北魏末年,侯氏进入中原后,尚保持着一定数量的部落组织,因而在宋孝王的眼中,“有同刘元海、石勒之众”[20]。侯景一族在形态与家族背景等方面与其他汉人豪族有很大差别,魏齐之际,侯景拥河南之重兵,依违往复于东、西、南三个政权之间,是影响这一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把濮阳侯族(河南侯氏)与诸多汉族大姓相提并论,似有“篇第冗杂”之嫌,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和改姓后“胡姓”贵族与汉人大姓的合流。 

  综上所述,《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在形态上有一些共同特征:就门第而言,他们虽各有一定的家世渊源,却都不属于北方第一流士族;他们中虽有个别成员进入北魏上层统治圈,其势力却局限在地方,具有较为浓厚的豪强色彩。就地域而论,他们虽分属于青、齐、济、兖、冀、瀛数州,却几乎全部聚集在黄河与济水之间的一个狭长的区域内,面积十分有限,并未涵盖北方整个国土。宋孝王从父宋世良曾在这一地区任清河太守多年[21],宋孝王有随任的可能,青齐地区当是其视野所及的范围。就家族背景来说,除并州王氏与濮阳侯族外,前几个家族多属青齐豪民,几乎都有一段十分相似的经历。关于“青齐土民”的来龙去脉,唐长孺先生曾作出过经典性的论述,指出其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南燕政权的组成、南北军事形势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22]

共7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今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原名”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