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化定义(2)

2016-01-03 01:02
导读:在这种“差序格局”(费孝通语)下安身立命的“人”,其生活方式怎么能与西方相同呢?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孔融(153-208)曾经洞悉了中国文化这种
在这种“差序格局”(费孝通语)下安身立命的“人”,其生活方式怎么能与西方相同呢?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孔融(153-208)曾经洞悉了中国文化这种对人的伦理束缚。这位孔门传人离经叛道,曾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子之于子,尝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孔融传》。)这纯粹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激之词,是对天经地义的传统伦理规则的批判。可惜象孔融这样的论点,在传统中无立锥之地。二是心理基础。李泽厚说过一段话:“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辩,重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这样的心理基础有两个主要的表现,一是实践理性,二是乐感文化。在西方,类似的心理基础是以个人自由为价值核心,扩展为对外的平等与对己的自尊与严肃的态度,西方人往往有着不断追求完美、追求无限的精神,所谓浮士德精神。由于对无限的渴望,对未来的设想,对进化的执著,积极的征服的欲望也较突出。这样的心理基础也有两个主要的表现,一是理性主义,二是功利主义。所谓终极归宿,既是个人心灵的寓所,也是个人行为的根本动机。西方人一般具有宗教虔诚。认可基督教的原罪信条,从而将救赎自己作为最终的成就。Geertz说过,“隐藏在原罪信条中的信仰,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生活态度。……由宗教倾向产生的心境与动机,给一个族群的世俗生活的根本特征,蒙上了一层派生的、微弱的光。”(Geertz《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体现在伦理自觉上。所谓三不朽,即立德、立言、立功,其背景是族群的伦理秩序和环境,光宗耀祖是很多人的根本的心灵安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礼运篇》。连索洛维约夫都看出,孔子赋予祖先崇拜以崇高的道德价值,“好古” (《论语·述而》),“无改于父之道”(《论语·学而》),由于这种心态或信仰,中国人的终极归宿往往体现为维护血亲家族的荣誉上。祭祖之心,怀乡之情由是推衍、蔚为大观。总结起来说,文化的区别在上述两个基础和一个终极归宿上可以基本分辨眉目。事实上,文化的区别表现在各种观念与形式上,而且,区别与联系也是辩证的;我们只是说,文化概括在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以及认识的出发点和价值导向两大问题上真正显示各自的特色。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重估荆公新学——评《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疑古 释古与重写思想史
上一篇:浅析外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