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涉江》中的两段错简(1)(2)
2016-01-12 01:08
导读:楚辞与《诗经》在篇章体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其断句在句式、语调和押韵上则有着更明显的差异。 1.句式加长而不整齐 我们都知道《诗经》作品主要是四
楚辞与《诗经》在篇章体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其断句在句式、语调和押韵上则有着更明显的差异。
1.句式加长而不整齐
我们都知道《诗经》作品主要是四言诗,篇幅不大,以重章叠句的形式构成。与《诗经》相比,楚辞作品句式大都比较长,如“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这些句子比起《诗经》的四言来说,句式都已经加长了。林庚先生也说:“一种是承继旧有《诗经》的形式,而把它加长适合散文语吻的长度。”“然而《楚辞》大部分的佳作,仍然都寄托在全新的散文形式上,《离骚》,《九章》,《九歌》,以及《招魂》的乱辞,稍后的《九辩》,都莫不借这自由的表现完成它的篇章。同时这全新的散文形式,自然比起改良体要参差而不整齐,这语吻词的运用,乃更成为必要了。”[2]
2.“兮”的使用作用
除句式加长之外,楚辞中还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 这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兮”字在诗歌中的出现当然不始于楚辞,《诗经》中就已经可以看到带有“兮”字的诗句,如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但是楚辞中的“兮”字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诗经》,如在现存的屈原作品中,除了《天问》、《招魂》外,其他作品都广泛使用了“兮”字。林庚先生认为:“‘兮’字在《楚辞》里因此有了两种用法,前者我们若叫改良体,这后者或者我们叫它革新体吧,而二者的分别是显然的。前者大部分是‘兮’字之间隔着一个整齐的‘四言的重叠’,遇到这种的句法,我们便可以断定‘兮’字应当在句尾;后者‘兮’字之间普通成为不大整齐的诗行,而凡有‘兮’字处并不用韵,遇到这种的句法,我们便可以断定‘兮’应当在半句上;前者所谓仍沿用《诗经》里‘兮’字的用法而加以改良,后者才是《楚辞》里所独创的形式。”[2]121-134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楚辞中的“兮”字不仅使用频率极高,更有着增强节奏、代替虚词起语法作用等,而这正是屈原的创造,是楚辞所独有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借重双声、重叠排偶形成诗化的节奏
《楚辞》使用双声、重叠排偶形成诗化的节奏。这是继《诗经》两百年之后,在先秦散文基础上出现的向诗体转化的发展与革新。如《惜颂》中的句子“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都是重叠排偶的运用;《九歌》里句子“吉日兮辰良”“瑶席兮玉瑱”也都是重叠词语的运用,“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亦莫不然。这些都是在借助于古汉语中的排偶的形式在先秦散文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它的使用让诗歌产生了一定的节奏,读起来就有朗朗上口之韵味。借助重叠词语使语言的节奏感加强,使之具有诗歌韵律感,这是《楚辞》继先秦散文后让语言诗体化的一大特征。林庚先生也认为:“《楚辞》上更大的原则,则是句法上的重叠,《楚辞》之所以开偶句的先河正是这重叠使然,重叠是一切节奏的基本。”[2]121-134
4.押韵采用AABB的形式
如果说重叠使《楚辞》富有诗的节奏感,是《楚辞》能歌唱的一大特征;那么采用AABB押韵形式则是使《楚辞》能歌唱具有韵律感的另一特征。诗是与歌唱联系在一起的,押韵则是诗词的主要特征。《楚辞》是由先秦散文走向诗词的过渡形式,其押韵也有其自身的规则。林庚先生说:“原来押韵的最自然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ABAB,AABA,AABB(或AAAA)。” “从过去《诗经》的读法上看,《楚辞》的句法至少变长了一倍,对于一般读者当然一时难于习惯,《楚辞》本来是由散文走到诗去的过渡形式,在这过渡中所以便采用了AABB(或AAAA)过渡的押韵方式。因为这样的押韵可以作两行看,也可以作四行看,这样,也就便于把诗行过渡到长一倍。”[2]121-134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