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1)

2016-03-08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文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将中国以往的文学以“文学史”形式记录下来,实际上是现代学
将中国以往的文学以“文学史”形式记录下来,实际上是现代学术思想以及方法在传统学术领域波及和运用的后果,为了使这一转变的过程和转变的细节都能被看得更清楚,这里将着力于分析1900~19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文学史”这个概念本是“舶来”的。在进入文学史之前,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先行解决的:什么是“文学”?
在正式描述中国文学史之前,首先讨论文学的定义,是较早写作的中国文学史的一大显要特征,也就是说搞清楚自己研究的对象物应该是什么。对于中国早期的文学史家来说,“文学”这个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首先,从语言的角度看,现在的这个“文学”是刚从异国移植过来的,与人们熟识的土生土长的那个“文学”音形虽然无二,涵义却变化了许多;其次,作为一个学科的“文学”在传统学术史中的空白,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它的生疏之感。
那么,何谓“文学”?对于近代转型时期,最初接受体现西方观念的“文学”一词的那一代人来说,身处新旧语言混杂、新旧观念冲突的环境,其实能常常体会或意识超前语言滞后、或语言新出意义却未普及定型,言语的表达与思维不能完全贯通对应的这份尴尬,而像“文学”这个词语,古今都用,古今通用却含义不同,含义不同又非截然反向而是部分重合,理解和运用起来更是有其难度。在当时,人们提起这两个字,眼前出现的往往都是若干不同场合下的“文学”,就连做文学概论的专家,似乎也不敢贸然取舍给它一个明确爽快的定义。
那个时代中最早写作中国文学史书的一批人,显然也是这样看待“文学”的,他们既全盘接受下自古而今各种语境下使用过的“文学”的不同含义,也不排斥作为外国语翻译,新近进口的它的各种“洋背景”、“洋意思”。可是,如果要寻找“中国文学史”究竟指其中哪种“文学”历史的答案,却又不那么清晰肯定了。有关“文学”的答案,夹在那个时代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各路文艺思潮中,多而且杂,使有心围绕它的历史进行研究写作的人们,也颇难明了它的固定所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然,在写作中国文学史书的问题上,“文学”的含义之无法界定,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词、一个概念,同时意味着一个学科。当文学用作英语词Literature的译名出现时,作为它背景的,是途经日本辗转而来的那一套西方学术思想体系以及其中的分科观念。这个文学,有它在西方文化中培养出来的学科定义,有与其它西方学术既相联系又相分割的自己的学术领域,类似于西方的这个文学学科,在中国古代的学术史上从来也没有存在过。
文学一科的设立,在中国是极晚近的事,且是伴随着科举废除,西学输入,对欧美学制的模仿。不过文学学科虽立,也并不意味着西方的文学观念及学科意识,从此在中国学界长驱直入,一下就能将传统全部废除。人们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范围、内容和手段的认识,多少有些介乎中西、古今之间的摇摆和含糊,既要照顾被模仿被吸取的西方学理,又要迁就传统的中国学术思维的定势;同时,人们对这门学科功用及目的的企望,也介乎于中西之间,既想通过它来传授当前实用的技能知识,又想利用它来增加人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如果以后世的眼光来读早期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便往往很难看到明确的作者意旨,也很难看到简洁的著述框架,一读之后,留下的多是庞杂纷乱的印象。
1913年1月12日,在教育部公布的一份大学规程中曾经宣布,今后大学的文科将要分出哲学、文学、史学和地理学四门学科,也许可以看成文学学科在近代谋得独立的标志。
而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期,人们的文学观念也在渐次倾斜。许多人意识到,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文学原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对“文学”这个词的古今中外混杂一团的理解被分裂了。这一分裂,实际上隐含了动摇旧的文学观念的力量,并且在未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及写作中预埋下两条伏线;而由于历史的机缘,其中的一条又将借助于旧的文学观念被颠覆的势头,由隐而显,拓宽其途,成为今后数十年研治中国文学史的“主流”。
上一篇:理塘寺早期政策史初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