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代诗人王筠(1)
2016-04-09 01:0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论梁代诗人王筠(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王筠的文学创作活动与萧梁立国相始终,具有重要的文学
摘要:王筠的文学创作活动与萧梁立国相始终,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昭明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命运也随着梁代
政治的变迁而时有起落。王筠在唱和诗创作中确立了同韵自和方式;在闺情题材方面与沈约、萧统的风格接近,具有语言清丽、音声婉转、风格柔婉细腻、长于经营末句的特点。其“一官一集”体是按任官顺序编定编年体系列文集的典范,开创了文集体例史上的一个重要类型。 关键词:梁代;王筠;生平;“一官一集”体;诗文辑录;强韵
梁代文学家、书法家王筠字德柔,一字元礼,小字养,法号慧炬,生于齐建元四年(482),卒于大宝元年(550)侯景乱中。他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开始文学创作,秉承永明文学流风遗韵,驰骋文坛54年。王筠积极实践永明声律理论而得到沈约赏识,后来又深得昭明太子礼敬,其创作与萧梁立国相始终,经历了梁代文学的主要发展阶段;又与帝室、高门贵族、上层僧侣及众多文学家有复杂的姻戚与师友关系,同时作家罕有其例。了解王筠,对深化梁代文学及古典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仕途人生与文学历程
王筠今存诗文仅67篇,创作背景和系年多不可考,但《梁书》有传,结合相关史料,能够大体了解他与梁代政治和文坛的依违关系。
自天监三年(504)起家,至普通元年(520)丁母忧去职,是王筠入仕后的第一个阶段。此前他已享有文学声誉,“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23岁释褐为中军临川王宏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侍从幼年的昭明太子,踏上近30年的追随历程。天监六年,任南徐州刺史豫章王综主簿,参与神灭与神不灭的大论战;随着沈约迁尚书令、行太子少傅,又除尚书殿中郎,与之建立起密切的文学交往。此数年间,王筠在府、宫、朝之间不断迁转,关键即是文学。殿中郎用人首重文学,梁武帝曾指出:“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鹪行之首,宜详择其人。”但因职非清要,素为琅琊王氏所轻。王筠态度却很积极,传曰:“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他引陆机、王坦之故事为受职依据,倾向于以文华著称的陆机,所谓“何所多恨”显示出他作为文人的价值取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天监九年六月,吴均随建安王赴任江州时,王筠与萧子云为之送行,吴均作《酬萧新浦王洗马二首》以留别,时王筠已任太子洗马。洗马掌文翰,既需文学素养,也用以积累官资。王筠在10年中已迁至太子中舍人,掌东宫管记,地位不断攀升,本传云:“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筠又与殷芸以方雅见礼焉。”可见王筠在入侍东宫数年后,已成为昭明集团的中坚。更因文学追求的接近,尤得沈约激赏,时王筠为其郊居阁斋作有《草木十咏》,并受邀鉴赏《郊居赋》音律之妙,因表现突出,成为沈约眼中独步一时的晚来名家。随着王筠陪侍宫朝宴游活动的频繁,其文学才能也得到梁武帝的承认。天监十三年十二月六日,释宝志卒于建康,武帝于十四年八月将其葬于钟山独龙阜开善寺,并敕“王筠勒碑文于寺门”,时王筠已迁为中书郎。另外,王筠在天监十三年至普通元年十月间又曾以中书郎兼湘东王绎府国郡事。此期累官至太子家令,复掌东宫管记,直到母亲亡故。16年间,王筠累佐强藩,侍从东宫,又自尚书至中书,在40岁前班升七阶,仕途平顺,虽居官不高,却职属清要,尤其在文学方面比较活跃。但在政治上与晋安王萧纲却始终未见关联,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王筠仕途的第二个阶段以居丧复起始,至出守临海被讼落职终,历时10年。普通六年(525),王筠以吏部郎复职,约在大通初(527)迁太子中庶子,再人为昭明僚属,又相继领羽林监及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530)迁司徒左长史。就在此时,变故突降,三年四月乙巳,昭明太子薨;五月庚寅葬安宁陵,诏王筠为哀册;丙申立萧纲为太子,七月乙亥临轩策拜,政局的重大转折令玉筠的人生随之发生变迁。王筠入侍东宫以来,主宾融洽,备受礼敬,故在昭明卒后,尚被敕撰哀册,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萧纲继立,王筠自东宫出守临海,人生走入低谷,诗风在圆转流美的追求上流露出“穷而后工”之貌。王筠此前历事临川王宏、豫章王综、湘东王绎,但普通六年豫章王叛魏,次年临川王薨;昭明卒时,湘东王年方弱冠,故当东宫易主时,王筠的政治基础已经崩溃。昭明逝后,萧纲排斥王筠的迹象甚为明显,如中大通后期完成于湘东王雍府的《法宝联璧》一书就与王筠无关,而参撰诸臣中不乏昭明旧属,且王筠尚是佛徒;其在中大通五、六年间还朝时,又因侵刻被劾。自大同元年王筠二次复起至萧纲即位前,始终未能再入东宫。临海属扬州,至中大通三年六月,扬州刺史仍是萧纲,王筠出至临海,显为萧纲之意,种种迹象都应是王筠与萧纲长期疏离隐患爆发的结果。但应指出,王筠存诗中仍有与萧衍、萧纲父子在中大通三年九月相与唱和的三首作品,将新主旧臣再次联系到一起的媒介仍是文学,只是与新太子集团之间的隔阂尚有待于消除。因此,他在《早出巡行瞩望山海》一诗中流露出飘零落寞的心理,五年秋所作《和刘尚书》一诗仍惆怅不已,六年中所作《答元金紫饷朱李》、《摘园菊赠谢仆射举》尚具明显的干谒意味,在其诗中都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