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以来上品茶的观念(1)(4)
2016-04-16 01:03
导读:此外,北苑贡茶的焙茶工序亦极讲究工时,因为“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28],所以不是一次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次过沸
此外,北苑贡茶的焙茶工序亦极讲究工时,因为“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28],所以不是一次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次过沸汤爁之”,第二天再如是重复,每焙、爁一次为一宿火,但焙火之数不象研茶水数一样与成品茶的品质成正比,因为焙火数的多寡,要看茶饼自身的厚薄,茶饼“銙之厚者,有十火至于十五火;銙之薄者,亦八火至于六火”,待焙茶之“火数既足,然后过汤上出色。出色之后,当置之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泽自然光莹矣。”[29]至此,宋代茶叶的生产过程才算完全结束。
总起来说,唐茶惟新即好,其加工工艺附加给产品的质量因素是较小的;宋代上品茶加工人财物力投入巨大,其工艺的质量附加值则比较大,这些都在宋代上品茶的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宋茶的加工工艺中只有拣茶是能够为人力所控制的工序,其他工序都有可能被偷工减料而在实际上减低茶叶的品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晋阳王氏的家世门风与《冥祥记》的创作
正史中的史志著录体例探析——以《隋书》两《唐书》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