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阮籍:本真存在的诗性建构(1)

2016-04-13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阮籍:本真存在的诗性建构(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 生存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阮籍直视惨淡的社会人生,
摘要: 生存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阮籍直视惨淡的社会人生,面对短暂的个体生命,表现出深沉的生存悲剧感,其诗文亦处处涌动着难以抑止的生命张力,以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抉择的痛苦。在其自我追问的过程中,阮氏最终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精神家园,建构了本真自然的诗性生存方式。   关键词: 阮籍;自然;道;生命;本真存在;生存
  
   生存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生存”就是人的本然状态,只要不死,他就无法逃避生存。人们只能立足于自己的生存活动去解答生存提出的问题,去探索宇宙人生之道[1]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此在总是从它的生存来领会自己本身;总是从它本身的可能性——是它自身或不是它自身——来领会自己本身。”“只是被当下的此在自己以抓紧或耽误的方式决定着。生存问题总是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才能弄清楚。”[2]阮籍面对黑暗现实的悲剧,面对残酷现实对社会人生提出的诸多难题,表现出深沉的生存悲剧感。其虚无的生存之感,对人生无常、生命有限的忧患与抗争,体现了主体对生命的眷恋与执著,对生存的审视与反思。读其诗文,一股强烈的生命张力时时喷涌而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像一条血脉流动于阮籍思想的始终。阮氏把审美艺术活动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与人类的生存活动等同起来,凸显出个体激越的生命情绪,试图从无限而不是从有限,从超然而不是从必然的角度阐释人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美学意蕴。
   1、生命主题的沉吟
   生命主题是贯穿文学史的基本母题,深受历代文士们的青睐。然而每个时期的主题都烙下了时代的影子,表现在外在形式上也有所差别。如《古诗十九首》的很多作品通过爱情表现一种生命意识;建安文学则流露出文人们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实现社会生命的永恒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到了正始这个“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社会分裂动荡,人心叵测,原来所追求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信仰显得极其虚弱甚至出现危机。文士们济世理想终成泡影,终日惶惶恐恐,只能以魏晋风度来证明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人生的悲剧,以狂放的行为来做最后的抗争。这是阮籍代表作《咏怀诗》走向深沉和隐晦的一个重大契机和极好注脚,诚如钟嵘《诗品》所言:“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用灰色的笔调描绘了一种灰暗的人生境况,其突出的命意则是人生存在的悲剧,表现了当时充满悲观、虚无、危机、焦虑、绝望、荒诞的时代精神,也描述出作者孤独无奈的痛苦生存心境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一日复一日,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时统治集团在政权的激烈角逐当中,对正直的知识分子和政敌进行残酷的杀戮,名士们时有身首异地之忧。残酷的现实和生命本身的短暂这双重的阻力,在阮籍的心里激荡起强烈的生命情绪,并陷入痛苦的冥想当中。社会充满危机和陷阱,充满罪恶和荒诞,一切变化不可把握捉摸。阮籍的一生如履薄冰,生活于悲剧之中难以摆脱种种灾难,生存的状态充满了惶恐、烦恼和焦虑。萨特曾指出,“人的最真实的存在是处于孤寂、苦闷、绝望等阴暗低沉的情绪下的存在。这正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一个突出的特征。人在造就自己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动荡的、不安宁的 、茫然不知所挫的状态。人对自己的选择无规可循,对自己的未来无法预见。因而人总是感到孤寂、烦恼、绝望。” [4]阮籍的烦恼和焦虑是人类的普遍情绪,而这个普遍情绪又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显得更加的突出,是关于活着的痛苦呼告,是生命孤独的体验。他在诗中发出沉重感叹:“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飞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5]
  独自做在高高的空堂上,遥望茫茫的天地间,唯见孤鸟、飞兽,整个世界似乎找不到可以倾诉心语的人。诗人以强烈刺激的画面,勾勒出了一位诗意的孤独者独自沉吟的形象,阮籍的整个身心都忍受着“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的孤独哀伤愁绪的煎熬。这是一种深沉的“忧生之嗟”,其根源于人的本能之被压抑而产生的精神失调、苦闷的情感,是追求自由的阮籍与严酷的现实环境对其进行种种束缚、压制而激发的矛盾。用存在主义的语言言说即是,由于个人总是维系于他人,结果个人成了他人意志的玩偶,个人的本性脱身而去,被一个异己的他人占有了。于是,不尽烦恼滚滚而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阮籍的出仕还是写“劝进表”的行为,都是当权者对其人格自由的剥夺,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他,失去了一颗平常心,整日徘徊无语,只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这种苦痛情结在他的其它诗作中亦十分凸显,如《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谈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6]
上一篇:自由主义不是论证出来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