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Tycho)天文体系的先进性问题——三方面的考(3)
2016-04-17 01:00
导读:与我们所论问题有关的还有第四个判据,这是一个从古希腊天文学开始一脉相传,直到今天仍然有效的判据,即“对新观测到的天象的解释能力”。一种理
与我们所论问题有关的还有第四个判据,这是一个从古希腊天文学开始一脉相传,直到今天仍然有效的判据,即“对新观测到的天象的解释能力”。一种理论体系(或模型)能解释其自身形成之前已知的观测天象是很自然的,因为模型的构造者正是根据当时已知的各种天象来构造模型的;但在模型诞生之后才被发现的新天象,则能对此前的各种模型构成严峻的考验,对这些新天象的解释能力越强,该模型的生命力也就越持久。
1610年,伽利略发表他用望远镜观测天象所获得的新发现(Sidereus Nuntius),造成巨大轰动。这些新天象对当时各家天文体系形成了天文学史上少有的严峻考验。当时的天文体系主要是如下四家:
1. 1543年问世的哥白尼日心体系。
2. 1588年问世的第谷准地心体系。
3. 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托勒密地心体系。
4. 仍然维持着罗马教会官方
哲学中“标准天文学”地位的亚里士多德水晶球体系。⑩
伽利略的新发现则可归纳为六点:
1.木星有卫星;2.金星有位相;3.太阳黑子;4.银河由众星组成;5.月面有山峰;6.土星为三体(实际上是由光环造成的视觉形象)。
后面四点与日心地心之争没有直接关系(但三、五两点对亚里士多德水晶球体系是沉重打击),木卫的发现虽然为哥白尼体系中把地球作为行星这一点提供了一个旁证,因为按哥白尼学说,地球也有一颗卫星——月亮,但这毕竟只是出于联想和类比,并无逻辑上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是金星位相。
金星位相的发现对托勒密地心体系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地心体系不可能解释这一天象。但它对哥白尼日心体系却是一曲响亮的凯歌,因为金星位相正是哥白尼体系的演绎结论之一。然而,这曲凯歌却同样也属于第谷的准地心体系,第谷体系也能够圆满地解释金星位相。换言之,第谷体系也同样能演绎出金星有位相这一结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所以在这第四个判据之前,第谷体系也能够与哥白尼体系平分秋色。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西学中源”说在明清之际的由来及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