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把玩文本魔方--网络文学接受范式(1)
2016-06-08 01:01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第八章 把玩文本魔方--网络文学接受范式(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面貌出现的自足
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面貌出现的自足的客体,它也不是形而上地展示其超时代本质的纪念碑。文学作品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
音乐。只有阅读,才能使本文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 ——姚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从纸质媒介阅读到联网电脑的荧屏阅读,既是一种阅读方式的根本变化,也是阅读主体身心内外存在方式的重大转型。这种变化和转型,不仅意味着读者的文学接受方式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既有路线,而且意味着阅读视野中的文本存在亦将呈现出非同往日的意图期待。追根究底,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手段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此前创造的任何传播技术。无线电广播在拥有5000万听众之前存在了38年,电视用13年达到这一指标,而互联网仅在4年之内就跨越了这一界限。以中国的网民数字增长为例,1996年,中国网民只有10万,199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80万,1999年是400万,2000年这个数字突飞猛进到1690万,到2002年7月,我国的上网用户已达4580万,位居世界第3。[1]《圣经》上说,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那么如今的高新技术就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第二个上帝。相对于人类自身的局限和有所不能,高科技以其神奇功能展现出自己的无奇不有和无所不能,它把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但在想象中可能存在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数字化技术世界成了这样一种世界——只有它没有想到的,没有它不能做到的。于是,互联网上的文学亦在形成自己独特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渐次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方式和接受范式。一、无远弗届的实时传播1.蛛网覆盖的传播渠道美国Powersoft公司总裁米歇尔·科兹曼说过,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系统的时代,21世纪则将是宽带网络的时代。刘吉、金吾伦在《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一书中分析道:在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和其他的计算机通信,无论它位于哪里。没有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特权;无论IBM公司还是美国总统在电脑网络空间中都不比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更多的优势。权力、阶级、阶层甚至地理位置在电脑网络空间中都毫无价值,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中心,因而人与人之间也趋于平等,不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虽然因特网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与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但进入90年代以后,它实际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权力分散也就成电脑网络空间最基本的精神。[2]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六章 解放话语权――网络文学主体视界
第七章 艺术与技术――网络文学创作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