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创作要览(1)(5)
2016-07-20 01:05
导读:群体情绪·自然·精神探索 情绪、情感是人的本体的体验,由情绪、情感出发,着重探索人的本体的品质,也使1997年的短篇小说在处理一些具社会性意义的
群体情绪·自然·精神探索
情绪、情感是人的本体的体验,由情绪、情感出发,着重探索人的本体的品质,也使1997年的短篇小说在处理一些具社会性意义的题材时更侧重人的灵魂的解剖,既解剖个体的灵魂,也解剖群体的灵魂。
梁晓声发表了一篇很精致的作品:《一只风筝的一生》〔29〕,嘲讽社会上的炒作新闻、操纵舆论、小题大作、追名逐利的浮躁凤气,小说结构巧妙,由一支竹子被砍下去扎风筝开始,到风筝挂在电线上,引出散文家的文思,到摄影家追踪拍摄、获奖到散文家的起诉,报界的参与,批评家的出动,一场轩然大波全由无聊小事引起。其中一环套一环,结局又回到一只新的风筝的诞生,形式上可说完美。这种小说突出地显示了短篇的特长和优越之处,值得反复把玩,可惜精于此道的作者还不太多。
《再见千岛湖》〔30〕结构上也具有循环的美感,单位组织千岛湖游览,归途中学生味十足的魏青发觉路线不对头,再三提醒,一车同事只知维护领导和司机的面子,一味嘲讽他,终于,大家发现又回到了千岛湖。《庄这个人》〔31〕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画群体心理方面均见功力。庄的开朗、欢乐、友善和朴素,对女人同样的追求和同样的善待,本来可以使随便一个接受他的女人终身幸福,但她们全都因为不懂得生活而错过了机会,直到羡慕他成立的家庭。小说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重提“人品”的重要性,主题因根植于人性中基本的要素而获得稳定的意义。《选个姓金的进村委》〔32〕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农村故事。荆家沟九户金姓人家为了不受大姓的欺负,拼死拼活要选最有出息的金路进村委。金路在外打工,为赶回村子扒飞机摔死在路上。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金姓人悲憾之中,仍要求保留金路作候选人。他们感动了大姓村民,死者被选进村委。以后,在村委会上,金路的位置虽空着,金姓人的利益却受到尊重。此作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该为精品,对宗法矛盾的揭示和化解的手法非同一般。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此外,阎连科的《小村与乌鸦》〔33〕、彭见明的《鸟唱鱼跃是风景》〔34〕也对群体意识和群体情绪有独到的表现,所有这些作品的立意都不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是追究个体或集体的历史存在,探讨个体或集体的历史责任,小说的价值取向较为明确。
1997年的短篇创作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为重点,许多作品以各自反映的现实人的不同的感情特色展示了人们精神领域丰富的侧面,其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直接表现自然的生命力也成为一类必不可少的主题,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张炜的《唯一红军》〔35〕、红柯的《小说二题》〔36〕、邓一光的《狼行成双》〔37〕、中杰英的《猎杀天鹅》〔38〕等。
多年来张炜始终探索人与自然间神圣的对应关系,使人无法怀疑他的真诚。这次张炜动用了“老红军”的高大形象强烈抨击毁灭自然的行径。老红军本意是开辟一条通往海边的大路,改变地方封闭状态,这条路开通后却带来生态的失衡,使老红军含恨逝去。这里老红军不过是前辈和传统的象征,由于具有权威性增加了作品的分量。中杰英《猎杀天鹅》的故事有些残忍,因为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作者无法过于指责因养家活口而射杀珍禽的那个人物。小说题材特殊,带有明显的纪实色彩,读者也很容易被作者传达的深沉的感情所打动。
红柯最近的一些作品令人瞩目,大约新疆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艺术眼光产生影响,他创作中原始思维的痕迹依稀可辨,这位青年作者感受力强,小说中充满鲜明的音乐性意象,且乐于从自然界和万物生灵中汲取灵感。《小说二题》中《屠夫》被选载时更名为《美丽奴羊》,改得好,文中美丽奴羊的形象更比屠夫形象使人震惊和敬畏,近乎大自然神性的精灵。红柯另一篇作品《树桩》〔39〕打通自然界和人类的界限,想象亦很奇特。《狼行成双》在邓一光作品里是不多见的一篇写兽类生活的小说,篇幅较长,写得很辉煌。公狼的雄风,母狼的钟情,凸现出甚至使文明人类脸红的精神气质,也许由于见惯了现代人的薄情,读者很容易为野性生灵尚保存有的生命本色所感慨。概言之,这些作品反映小说家眼界的开阔,也使小说题材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