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的迷失(上)—抗战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知(2)
2016-07-31 01:03
导读:抗战开始,意识形态和审美倾向上存在的矛盾都开始转入次要地位,一切服从抗战的要求。各派作家联合起来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其《简章
抗战开始,意识形态和审美倾向上存在的矛盾都开始转入次要地位,一切服从抗战的要求。各派作家联合起来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其《简章》中明确地宣布着他们的宗旨:“以联合全国文艺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在《告全世界的文艺家书》中,他们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是中国人,当此祖国阽危,全民族遭逢空前浩劫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是中国的文艺人,我们熟知我们历史上伟大的天才每一次临到民族对外作战以求生存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责任所在!”当时的情形确如郭沫若在《抗战与文化问题》中所说:“'八。一三'以来,所有国内的种种颉颃状态几乎完全停止了,所有一切有利于抗战的力量也渐渐地集中了起来,就已感觉着有集中的必要。就简单拿文化问题来说吧,所有以前的本位文化或全盘欧化的那些空洞的论争,似乎早已是完全停止了。而在文化的分野里面受着鼓舞的,是抗战言论,抗战诗歌,抗战音乐,抗战戏剧,抗战漫画,抗战电影,抗战木刻……”左翼作家也不再把苏联放在自己祖国之上,更不再高唱“无祖国”之论。文学全力配合抗战,民族意识成为文学的中心意识。文学集结于民族主义的旗帜之下,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终于取得全面胜利。
无论我们如何理解这种选择。文学在民族主义旗帜下的集结给文学带来的结果是不容忽视的。从理论上讲,我们完全可以证明伟大的战争应该产生伟大的文学,但历史提供给我们的现实却不能不承认:置身于伟大的战争中的作家却没有产生出伟大的抗战文学。抗战初期的创作主要是报告、特写、通讯、墙头诗、街头剧等小型作品。尽管从当时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有人论述那些作品的伟大之处,但文学艺术水平的降低却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大同小异的作品形成了“抗战八股”的不良景观。那些作品告诉我们,文学为抗战付出了代价。值得思考的是,战争对文学的影响不应该是负面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告诉我们,战争不是导致文学水平低落的原因。半个世纪之后回顾这个时期的文学,我以为,文学水平之所以降低,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学在强化民族意识的同时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双重的失落:一方面是陷入国家权力话语的重围而失落着真实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俯就大众而降低了艺术水平。双重失落的原因是中国知识分子因为未能完成自身人格的现代性转化,一旦置身于某种潮流之中,就容易失掉自我。创作上普遍的水平降落启示着后来者:即使作家有真挚的感情,一旦抛弃了自己的话语立场和话语形式,就很难写出成功的艺术佳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当时的创作实际考察,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作家们不再有自己思想和认识的独特性。这仅仅是因为战争吗?战争并不导致作家思想的消失。在战争中,知识分子当然要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呐喊,但它应该仍然是独立的个体的呐喊,是带有自己独特个性色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然而,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作家们一旦服务于战争,却立即失掉了自己的声音,放弃知识分子的话语立场而完全淹没于国家权威话语之中。
这是一个值得充分注意的历史现象。它说明着中国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欠缺。其实,这种欠缺在此之前早已暴露。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大批经历过五四新文化精神洗礼的作家已经转变方向,背离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建立的知识分子话语立场而走向了不同的群体。他们缺少强大的自我和坚强的个性,虽然追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潮流,但毕竟不象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那样具有坚实的根基,新潮浸染了他们衣衫的花斑却未能使他们生长出独立地支撑自己头颅的筋骨。所以,一旦大潮退去,他们必然立即到某个群体中去寻找依靠。无论普罗文学运动,还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都否定五四新文学,都反对个性主义而强调集体意识。其中表现的正是一些没有完成现代转化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弱点。他们希望自身有所依附,希望集团作战,并且希望有人为自己作主或者指挥自己的行动。这种弱点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更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不再要求创作自由,不再强调人格独立,而且主动要求组织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一些文学史著都曾经指出这一事实:“从各地集中到武汉的作家,一致感到缺乏严密的组织和坚强的领导,以致影响到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甚至文艺宣传、创作和出版往往形成自流,因此迫切要求文艺界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3)如果与五四先驱相比,我们不能不怀疑:这是现代知识分子的状态吗?然而,这种描述是准确的,从《抗战文艺论集》保留的材料就可以看到,以群在抗战开始写的《关于抗战文艺活动》中认为当时的文艺活动有两项急迫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文艺应该象军队一样有“健全的组织”,他说:“全国的军队必须有统一的编制,统一的指挥,然后才能做到配备恰当,进退有序的地步,文艺作家也同样,必须自身有整齐严密的组织,然后才能有系统,有计划地执行自己的工作。”(4)半个世纪之后,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设想,让文学家也象军队一样按照计划执行自己的写作任务,能够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呢?这种主张竟然由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自己提出,更充分地说明着知识分子对自己话语立场的彻底放弃和在民族主义旗帜下的自我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