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雄文学思想之“文质相副”说(1)(3)
2016-08-15 01:22
导读:次五,下言如水,实以天牝。测曰:下言之水,能自冲也。 这是说质决定文,如无质而文(“无质饰”),事物就“失贞(正)”。文章著作也如此:黄者中色
次五,下言如水,实以天牝。测曰:下言之水,能自冲也。
这是说质决定文,如无质而文(“无质饰”),事物就“失贞(正)”。文章著作也如此:黄者中色,在这里就是对文章著作“质”方面的要求,即要表现圣人之道。许翰注说:“拊,执也。聿,笔也。君子发言著书不失中道,惟智者能知之,愚者不足语也。《法言》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黄舌”、“黄聿”是对“无质饰”、“无质先文”而言,也就是文质相副对文质乖离而言。扬雄这种学术和文学上的文质相副思想实际早在年轻时就已形成,如作于成帝阳朔年间(时扬雄不到三十岁)的《反离骚》中,有说屈原的辞赋“何文肆而质薤!”朱熹注云:“肆,放也。薤,狭也。言其文辞放肆,而性狷狭也。”可见扬雄所谓“文肆”指屈原作品雄放俊逸的文辞和神奇迷离的表现手法,是就作品“文”的方面言;所谓“质薤”,指屈原作品中不能知“时”而行竞自沈身的志向情趣,是就作品的“质”(主要指思想情感)方面言。扬雄年轻时对屈原的这种评价自不可取,晚年他已改变这种看法;但在这里他确实第一次把文质说具体运用到了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所以到成帝末年作的《太玄》,在《玄莹》中他便明确简要地概括了他的学术和文学的文质说: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流变研究论略
明清之际小说经典化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