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1)

2016-08-19 01:0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语境历来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
摘 要:语境历来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语言学界的语境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学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对语境本体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定义语境时,其动态性、现实性以及普遍性均得到考察。语境因素得到整体辩证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化的模式结构。对语境的特点和功能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更为可贵的是,语境研究已经纳入了哲学和认识论范畴,这为语境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关 键 词:语境;系统;功能;普遍语境;认识论
  
  语境历来都是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哲学家及认知科学家等共同关心的课题。各家各派学者都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对语境概念进行界定,对语境要素进行归纳,对语境意义进行阐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境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研究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新趋势,即从不同方面对语境和语境研究进行反思。这些内容包括:语境是客观场景还是心理产物;是既定的还是动态形成的;是唯一的还是不确定的;是交际主体共享的还是各自独有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普遍性的;怎样给语境下定义;怎样建立语境模式等[1]。近年来,伴随着这些反思,国内语境研究逐步进入了对语境问题多角度、多层面、多层次,以及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性的研究的新时期。
  近十年国内有关语境的本体研究,从研究的理论视角看,主要是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从研究的内容看,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语境研究的意义、语境的本质、语境的定义、语境的构成、语境的作用、语境的特点等,涉及语境研究的多个层面。本文的概述和分析是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路研究队伍的成果,就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分项归纳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成果和不足。这样更有利于观察语境作为一个独立的客观研究对象的一般性本质。 中国大学排名
  
  一、 关于语境的定义
  
  自从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首次系统地提出语境思想以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语境进行过各种定义,但是,由于各自的学科视域的局限,很难形成普遍性的、科学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注意到现有语境概念的不足。吴剑锋指出:语境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定义内涵不清晰,而通过外延描述使得语境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的代名词,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定义[2]。徐小芳也指出语境概念泛化现象的不足[3]。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探寻语境的定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尝试,比起早期的各种定义来,概括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都有所增强。一般认为,语境是各种影响语言使用的条件因素,包括语言因素、物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4-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为:“语境是语用交际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与具体的语用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语用过程相始终的、对语用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它是诸多因素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又同语用主体和话语实体互相渗透;它既是确定的,又是动态的,以语境场的方式在语用活动中发挥作用。”[5]更为可喜的是,有学者开始从逻辑的角度给语境下定义,认为给语境下定义应该从内涵定义其本质,从外延定义其对象。从内涵看,语境是“语言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条件”;从外延看,语境是“影响与制约语言发生发展、存在与变化的因素”[8]。这样使得语境定义更具哲理性和科学性。
  国内语境的定义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新发展。一是语境定义中除了物理的社会的因素之外,还包含了认知因素,这是过去定义中没有包括的。二是在语境和话语使用者以及话语本身的关系中定义语境,从而既说明了语境与语用主体和话语实体的联系,又说明了语境的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既说明了语境的确定性,又表明了它的动态性,同时还表明了语境的现实性。这一成果体现于王建华从语用学角度给语境下的定义。三是从逻辑角度给语境下定义。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定义的内涵反映的是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定义的外延则是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韩彩英基于对语境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应该说更全面、更科学。从定义的表述看,突破了语境的学科局限,而突显其普遍性。表述简练,但内涵丰富,外延周遍。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到了语境研究由分题解释走向一般研究的端倪。
上一篇:浅谈《西厢记》的思想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