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文论话语的两难处境与重建吁求(1)(3)
2016-09-14 01:20
导读:当然,张著并未止于总结学界理论实绩,它渴望从另一领域寻找突破:方法论的现代性构建。文论研究方法的建设虽至关重要,但问题重重,当代中国文论
当然,张著并未止于总结学界理论实绩,它渴望从另一领域寻找突破:方法论的现代性构建。文论研究方法的建设虽至关重要,但问题重重,当代中国文论研究几乎找不到合乎自己的方法。当今主要依据西方现代学科方法,注重分析,认知和科学性,但在与中国文论这一对象的结合时,其弊端往往被放大,且终难在根本上相契合。传统注重灵悟与体验的方式又走向另一极端,且也难适应现实实际。唯一的途径在于融合与超越。东西治学方式虽然相去甚远,但并非不能兼容。张著在剖析古今﹝中西﹞研究方法后,发现,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对当代方法论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拼接本身即兼容与整合,具体体现如学科资源的拼接、持论宗旨的拼接和关注视点的拼接等。它所具有的巨大的包容性在理论上能融合不同旨向甚至不同学科的方法资源。因此,在考察了边缘学科的研究方法后,张著提出了新的拼接方法,尝试将中西和边缘学科方法融为一体。“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有着拼接的特性,又由于论者考虑研究方法应该和对象状况接轨,所以,在涉及中国传统文论的研究方法时,论者也是采取拼接方法。这里的拼接方法既需要与对象本身相吻合,同时也要汲取当代人文学科那种语言转向之后的看待方式,实际上就是更大范围内的拼接了”。[4](P95)这样,现代向传统张开了怀抱。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犀牛与普氏野马:后现代主义文化相对论质疑
昆德拉热与文化犬儒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