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1)

2016-09-16 01:1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流变(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这是一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做简单回顾的文章,笔者试图超越左
这是一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做简单回顾的文章,笔者试图超越左右两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立足于中华文化自身的视野,着眼于人本身,对比西方背景,来看待中华文化的过去和未来。

中华文化的产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与地理状况匹配,也与人们的主动选择相关。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来自人人平等的时代,具有天然的平民主义特色和反对精英主义的内在根据,所以至今仍然为大陆精英主义者所憎恶,有人宣称“批判中华文化仍然是当务之急”。中华文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底定全部轮廓,后世甚少革命性的扩充和创新,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曾经发生非常大幅度的流变。

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世界历史中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的时代,当时的思想家正是在道德主义黄金时代“由正而反”过程的基础之上,对人类未来“由反而正”的道路做了通盘思考,其内核精神涉及到全人类的未来和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所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必将烛照人类的未来。

中华文化的产生和确立

中华文化的产生过程非常久远,而中华文化确立的时代则相对晚近,大致是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中华文化的定型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明显对中华文化的特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1、地域广袤与心胸开阔

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在古代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土地非常宽裕,在农耕时代人地矛盾不突出,无疑为人们和谐相处、互谅互让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其他主要文明发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埃及和巴比伦是狭小的绿洲地域,而希腊则是多山少地的半岛。虽然不能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援用“地理决定论”,但是在人类的童年,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被动适应程度,要远远高于今日。同时每个文明的先民的活动地域又确实非常有限,在技术上几乎没有逃避和克服地域影响的可能,相应地自然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烙印也非常深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于当时处在农耕社会中,而土地又几乎无限,所以作为劳动力的个人无疑就是第一位的财富,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色。孔子希望通过为政以德,以达到“四方之民负襁褓而至”的效果,所以实际上“仁义道德”还是有现实利害基础的,并非一相情愿的空想。即使是兵家也以“怀敌附远”为最高境界,实际上也是大政治家的套路。

2、道德选择产生的良性循环

为中华文化形成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周人是主动选择道德主义的。据史书记载,周人居于渭河平原时期,就已经是“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走路的人相互让个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让畔意义十分重大。“让畔”意即种地到地头边界处就不种庄稼了,让给邻人种,邻人也照此办理,所以形成了“畔”---空地,这样的空地自然就是一条天然的利益分界线。

正是这样一条分界线,使得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最主要的利益就清楚地划分出来了,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使得道德主义的文化遗产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所传播,这大概也是孔孟之道,能够中国农耕社会中流传二千多年的主要原因。而在游牧社会和商业社会中,就没有这样一条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界限,基于生存的利益争执太多,而且利益之间还普遍存在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所以道德主义的社会风尚无法维持,丛林法则却不可能不因此发挥主导作用。

周人热中于道德主义的观念,也为他们受益于“仁无敌、德有邻”的历史过程所强化。《诗经-商颂》里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即从我们这里延伸出去的地盘无边无际,哪里的民众认同我们,我们的疆域就延伸到哪里。据说后来的周文王干戈未动,就已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武王伐纣也是水到渠成,牧野之战纣王部下倒戈以战,武王不费吹灰之力便大功告成。
上一篇:上博简《容成氏》九州柬释(1) 下一篇:对新闻评论进行的重新审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