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追求电视节目声画结合的极至效果(1)

2016-09-25 01:0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追求电视节目声画结合的极至效果(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很快。尽管在各种
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很快。尽管在各种媒体中电视属于后生,但它兼有各家之长,视听兼备,是一种很有活力也很有潜力的媒体。从事电视节目的采编人员也相对年轻,因此,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种种新的探索。语言类节目的风靡一时就是电视工作者探索的成果之一。语言类节目的诞生和风行引发了学术上持久的争论:电视到底是以视为主还是以听为主?这个问题在以前根本不成问题,甚至即使想到了这个问题也羞于提出。因为明摆着的,电视是给人看的,饭后人们打开电视也都说看电视而不会说是听电视。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要说学术界、电视界会哄然哗笑,连普通观众也会觉得提这个问题的人神经错乱:我们好不容易拥有了电视这个廉价而又精彩的可以随便收看的艺术,现在却让我们回到没有色彩缤纷的听的世界去,居心何在?在寻找电视艺术的源头时,学术界总是首先追溯到电影上去,事实上,在中国较早的一批电视工作者中,有一部分就是从电影业转过来的。电视理论,从节目的编导到具体的拍摄、剪辑技巧,都曾直接移植过电影的经验。当然,仅就用光、构图等更具体的拍摄技巧上来说,绘画和摄影这些造型艺术也可以说是电视艺术的源头之一。在电视初期发展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忽视了电视综合符号中音响元素的作用,人们从没有想到去广播那里追溯电视艺术的源头,寻找能滋润电视艺术并使之更加丰盈动人的营养成份。所以声音的作用长期被忽视甚至可以说是被抑制着的。但声音还是顽强地表现着它的作用。声音从开始时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大红大紫,其命运的戏剧性变化,正像上个世纪初冰心女士写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按照物理学上的说法,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民间也有通俗的说法:拍皮球用力多大,皮球就跳得多高。或许是以前对声音的过于忽视显得太不公平,现在就有一种非常响亮的强调语言作用的理论在学术界和一线从业人员中如雷震空。当然语言的作用确实很奇妙,那么多各有千秋、各具面目的谈话节目都能赢得观众就是明证。但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扬音抑形”派,从此拉开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视听之争:电视的本质到底是视还是听?   夏燕平同志考察了电视新闻、社教、文艺节目的发展,对语言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觉得夏燕平同志的考察是符合实际的。如果没有对语言这么自觉的重视,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不说是不可能的,起码还在艰难的摸索之中。正是因为有了声画完美的结合,现在的电视才显得这么神采奕奕。而且以语言为重要表达符号的电视节目的发展现在还在起步时期,今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语言的作用。换句话说,随着人们对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的加深,电视节目将循着语言的指向不断地创新、变脸。   但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电视节目就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夏燕平同志说“以语言为基础的电视,就是信息传播工具意义上的电视,就是从观众需求出发的电视”,而“以画面为主,声画结合的电视从实践中看,常常远离电视的本质,使电视节目显得不伦不类。”我觉得夏燕平同志作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果真如夏燕平同志所说的,只要这个节目是注重画面的,或声画结合的,就一定是不伦不类的吗?我们先不说远的,就说去年获浙江电视新闻短消息类一等奖的新闻《占旭刚,乡亲们为你喝彩》,除了片子的开头有记者出镜的介绍和播音员关于背景的极为简略的解说外,全片几乎都由收视电视的现场画面(包括现场音响)构成。这条片时很短的新闻,却因为抓住了占旭刚夺冠的瞬间,具有爆发性的戏剧力量,应该说,信息量是很丰富的,但解说在这条片中只占很少的份量,信息的传达主要靠对现场的精彩采摄和展示,我们能说这篇论文是不伦不类的吗?   我们再来考察几乎与谈话类节目同时兴起的新闻现场直播。从广义上说,重大的体育赛事、重大的文艺演出活动和重大的政治事件的现场直播,都属于新闻的范畴,因为这些活动首先是一件“事”。对于体育和文艺,观众当然要欣赏,但其中也有信息的悬念,体育赛事中的胜负,文艺演出的主题、内容和风格的设置,这些都是观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只不过文体活动中的信息传播寓于欣赏之中罢了。电视工作者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几乎人人都有体验,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电视对于现场视听兼备的同步复现真是神奇极了,哪怕是远隔重洋的一场赛事,我们都可以像亲临现场一样看到现场的一切:环境,人,人的拼搏、比分胶着状态时的紧张、输球时的沮丧、赢球时的激动,甚至球场边上领队和教练们交替着不安与兴奋的脸部表情,这一切都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又怎能说这一个直播节目是不伦不类的呢?像这一类的新闻直播,即使我们把电视机的伴音关掉,我们还是能够领略现场的大概,感受现场紧张的氛围的。我们应该充分信任自己的心智,即使这个时候周传基教授武断地关掉我们正在收看现场直播节目的电视机的声音,然后笑眯眯地问我们:“现在没有了声音,你们看得懂吗?”我想我们每一个都会大声地回答:“看得懂,敬爱的周教授。”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直播电视的兴起看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多元民主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基础(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