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申屠澄》和《苗生》的对比谈蒲松龄对精怪(2)

2017-03-14 01:14
导读: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由老虎所幻化, 作者写男主人公因避风雪而与一山村姑娘相识并结为夫妻, 后生育子女, 感情甚洽, 数年后, 二人重经该女旧居, 妻子见

  这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由老虎所幻化, 作者写男主人公因避风雪而与一山村姑娘相识并结为夫妻, 后生育子女, 感情甚洽, 数年后, 二人重经该女旧居, 妻子见到尘封之虎皮, 忽化虎而去。
  看完这篇小说, 平心而论, 和唐代同类作品来比, 这篇小说写得还是可以的, 故事比较完整, 另外虎女的热情和聪明能干, 也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 读过之后, 也感到不小的遗憾。除去故事情节稍显简单、写法上过于平铺直叙这些不足外, 感觉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虎女这个形象上, 人物显得过于单薄, 立不起来, 没有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和更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 整篇作品, 读过之后感到不太满足, 不太过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作者对女主人公的个性化的描写还不够, 尤其是她的语言。小说中, 她是以一个农家少女的身份来出现的, 所以她的衣着打扮是“ 蓬发垢衣”, 这一点倒很符合农家少女的特点。但她的说话却和农家少女相去甚远, 显得书卷气太浓。一个农家少女, 一张口就是《诗经》上的句子, 以至让男主人公都感到“ 愕然”, 读者也会吃惊。因为她虽然是一个虎精, 但毕竟是以一个农家少女的面目来出现的。后来, 她还主动和了丈夫一首诗,光写诗也还就罢了, 偏偏还就女子做诗发了一通十分封建正统的议论, 让人觉得很别扭, 和她刚出场时给人的淳朴、热情的形象明显地不相吻合了。
  第二点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由老虎精幻化的农家姑娘, 可以说, 她既是一个虎, 又是一个人。她已幻化为农家姑娘, 自然也要具有农家姑娘的气质和特点,而同时她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或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她作为老虎的动物本质上的一些特性。但是在这篇作品中, 我们很难看到女主人公的身上具有的哪怕一丝一毫的老虎的一些特性, 她的身材形貌、举止动作以及性情与普通的农家女子毫无二致, 所以, 看到后来她化虎而去的情节时, 令人感到十分突然, 十分意外。这就不能不令人对该篇作品生出一些遗憾。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说中, 人们往往都相信鬼狐精怪这些“ 物”是具有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不具备的变幻莫测、神通广大的特点的, 这是在人们的幻想中存在的一种物性。另外, 如果是动物精怪还往往或多或少地会保留一些作为动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因为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西游记》中, 孙悟空变成一座土地庙, 他的猴子尾巴还是不好处理, 从而露出破绽; 他变成唐僧的模样去见妖怪时, 也依然时不时露出抓耳挠腮的猴样子来。正像杜甫诗所云: “葵藿倾太阳, 物性固难夺。”而对这些“物性”, 对它们具备的超现实的神奇的本领, 人们也是津津乐道的, 因为这些给他们带来了欣赏的愉悦和美感。文艺作品在表现这类形象时, 也必须要努力体现这一点, 否则的话, 人们就会有权利认为不真实, 而不去喜欢。像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中, 假如去掉戏中的七仙女搬来土地神和点化老槐树为其撮合与董永婚事等奇异情节, 而换成像正常人一样的话, 那观众会有理由问, 这还是七仙女吗? 那《天仙配》的故事也肯定不会这样吸引人了。
  再稍微扯远一些, 记得以前聂绀弩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评《婴宁》的结尾不好, 说婴宁惩治好色的西邻子的情节是“ 节外生枝”, 是“ 刻划无盐, 唐突西子”!是对作品和人物的伤害。他认为作品写到婴宁与王子服结婚就结束则非常完美了, 后面的完全是画蛇添足 。笔者却不这样认为。固然, 婴宁惩治西邻子的做法有些过于狠了些, 西邻子虽好色, 罪不至死, 但正因为有了这一情节, 婴宁的形象才变得更加丰满, 更加细致, 因为这一情节加强了婴宁身上所固有的有别于正常人的神异的一面, 而这一特点, 在小说的前面展现得不能算是很充分的。如果像聂先生所说, 删去这一情节, 应该说, 绝对会对人物形象的完整丰满有所削弱。当然, 如果蒲松龄能够把这一情节稍做改动, 让婴宁对西邻子惩治一番但又不让其丧命, 真正体现作者在篇末的“ 异史氏曰”中所说的, 只是一场“ 恶作剧”, 可能效果还更好一些。
上一篇: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