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在权力与体制之间(1)(2)
2017-06-25 01:01
导读:基于这种"权力与体制"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又看到,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所谓"学者的声望"常常与其所能获得的"权力"之间充满了某种 戏剧 性。 其一,对
基于这种"权力与体制"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又看到,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所谓"学者的声望"常常与其所能获得的"权力"之间充满了某种
戏剧性。
其一,对于某些掌握有"最充分"的"学术权力"的人来说,虽然他们可以在一生的许多时候呼风唤雨、"主宰"乾坤,然而,在更广大的"人气"方面,却又常常鲜为人称道,甚至常常为人诟病或不齿。显然,在这些"权力"的握有者那里,他们的权力形成与运作也并非完全没有依赖于其自身一定的学术能量,包括理论建树、学术成就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在他们所握有的"权力"与产生、维护其"权力"的"体制"之间,总是保持着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的政治性结构因素,因而,"权力"与"体制"的特殊联系方式、联系过程便实际上已经取消了人们对于这种"学术权力"的基本的学术尊重。人们与其说是相信了这种"权力"的力量和威严,不如说是因无力反抗"体制"的意识形态存在,而忍受着"权力"的强大压迫。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那些"权力"的握有者,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权力命运"毫无自信,心惊胆战,惶惶终日--"体制"的意识形态基础本身在政治规则面前的极端脆弱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其所产生或赋予的"权力"必定患有一种"先天综合症",即:一方面,凌驾于学术价值准则之上的"权力",在与一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时候,拥有巨大的社会强制性或控制性,能够在特定的政治空间里形成自上而下的威慑力量,无限度地迫使特定权力体系之外的人和学术活动不得不屈服于"权力"的指挥,从而在一定时间里将学术价值转换成一种意识形态的既得利益。而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权力"的产生与运作都无一例外地受制于一定时代的意识形态要求、政治游戏和政治策略,是一种具体而特殊的意识形态衍生产品,所以在根本上,它总是与一切政治力量、政治实践的无常变动保持了绝对的一致性;就其实质而言,这种对"权力"的个人掌握因其非知识性(或反知识性)的立场所决定,总是有限的和反学术伦理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受惠者在行使既有"权力"的过程中,不能不始终依赖于"权力"的"政治背景"。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对于这样一些人总是更多地强调他们的政治基础、政治实力而不是他们的学术地位的原因之所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
“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