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瓶梅》的人物刻画(1)
2017-08-03 01:0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红楼梦》《金瓶梅》的人物刻画(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取
《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为我们树起了一道多姿多彩、性格各异的人物画廊。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深刻影响和自觉借鉴。从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表现为人神合一,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或虽然是人却被神化,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水浒传》中的戴宗;或将神人格化,如《聊斋志异》中的狐鬼花妖,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他们往往不够真实,不够丰满,并且缺乏典型意义,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而将人物形象放在现实生活中去表现,这正是从《金瓶梅》开始的。从这一点上说,《金瓶梅》的人物形象刻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我们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他们都是逼近生活的真实可信的人。无论是豪绅恶霸西门庆,还是他的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以及所有的丫鬟奴仆、清客帮闲、走狗爪牙、娼妓歌女、流氓光棍、外官太监,等等,大都刻画得真实可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同现实生活极为接近。《红楼梦》的人物描写,便继承了《金瓶梅》这种写实主义手法。《红楼梦》描写了近千个人物形象,不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还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李纨,以及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蓉、薛蟠,还有那些数不尽的丫鬟婢女、王公伯侯、和尚道士、平民百姓,等等,都来自现实生活,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1]不仅如此,《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着酷肖之处,如西门庆和贾琏,二人都是纵欲淫乱;潘金莲和王熙凤,二人都有狠毒狡诈的一面;吴月娘和尤氏,二人都表现为有德无才;李瓶儿和尤二姐,二人都具有屈辱求全的性格,不一而足,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来《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之间影响和继承的关系。特别是李瓶儿和尤二姐,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承继迹象是非常明显的。何满子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也有些个是和《金瓶梅》相近的,自然,相近不等于雷同。其中近似得太耀眼的,我想是尤二姐和李瓶儿。其余的人物或只性格的某一特征,或只遭遇某一方面依稀仿佛,尤、李二人则不论性格、命运的大关节,连细节描写都有其神似之处。”[2]冯子礼先生在《金瓶梅与红楼梦人物比较》一书中则从“两个出身和性格颇为相像的‘淫奔女’”、“相同的悲剧命运”和“性格和悲剧的差异”三个方面对李瓶儿和尤二姐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说服力较强,很值得一读。在《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值得称道,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形象的主导性格,而且还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多维性、复杂性和立体感。比如,潘金莲和王熙凤,阴险、狠毒、泼辣,这是她们性格中的共同点。但是,作者又非常注意表现出她们性格的丰富性和不同侧面。因此作者在小说中也描写了她们温柔的一面。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丧心病狂地害死武大郎,是那样的凶残,她对李瓶儿是那样的嫉恨,乃至于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同样是这一个潘金莲,她在西门庆面前却显得是那样的“温良驯服”。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致使贾瑞命丧黄泉,是那样的阴险;她借剑杀人,害死尤二姐,是那样的狠毒;为了几千两银子,使一双青年男女无辜而死,是那样的残酷。但是同样是这一个王熙凤,她对自己的女儿巧姐是那样的疼爱,俨然是一位慈母;刘姥姥是一个乡村老妪,但是王熙凤也曾周济过她,说明她也有惜老怜贫的一面。尽管王熙凤对别人有时很凶狠,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围着她转,这并不是人们都惧怕她。她有一副好“刚口”,每当她讲
笑话儿时,大家总是听得入了迷,她不时地给人们带来了笑声。潘金莲有时还显得心直口快,别人有所顾及不愿意说的事情,她却能够给直接捅出来。王熙凤常常是未睹其人,先闻其声,豪爽多智,博得贾母的欢心,赢得王夫人的信任。因此说,潘金莲和王熙凤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是可恨的,又是值得怜悯的,有时也有可爱的一面。当然王熙凤要比潘金莲刻画得更成功,更富于典型意义。在《金瓶梅》以前的小说,一般很少有或不太注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即便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往往也是非常简单的一两笔,很少做深入细腻的描绘,当然《水浒传》有了发展,但是还不能够做到细腻入微。而《金瓶梅》和《红楼梦》则不然,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不仅很细腻,而且也很深刻,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瓶梅》第五十三回中,有一片断描写吴月娘背后偷听孟玉楼、潘金莲对她的议论,其中吴月娘的心理反映,便被作者描绘得极为生动,极为细腻。同样,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也有一片断描写林黛玉找贾宝玉,被丫鬟关在门外未曾进入怡红院的情景,作者对林黛玉当时的心理描绘,更是细腻入微,动人心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别了,艾特马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