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1)(3)
2017-08-05 01:17
导读:オヂ逞咐史小说关注的是人在现实社会和历史中存在的位置,关注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命运和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关注人性变化过程
オヂ逞咐史小说关注的是人在现实社会和历史中存在的位置,关注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命运和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关注人性变化过程中的性爱心理,关注的是个体自我的内心世界,关注的是个人生命的自然意识。
オテ浯危在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上,鲁迅在《序言》中总结自己创作经验,认为可分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两类。而他自己的历史小说,根据现实需要,毫无疑问当属后类,“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事上的依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历史文献,这里充当为现实斗争的“佐料”;“随意点染”即艺术加工,“信口开河”即借了古人之口叙说自己的话,是根据现实生活变化及斗争需要来调节运用不同的艺术方法,这样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归根结底是由现实社会复杂状况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依据古籍容纳现代,用现代人的观点“激活”古人和历史,“他的用现代眼光去解释古事这一面,而他的更深一层的用心,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恨与应爱,乃至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7]。时而运用浪漫主义的方法,驰骋想象,高度夸张,表现逼真的现实世界;时而依然继续运用“油滑”手段,在历史人物身上赋予现代人语言和生活细节;更有特色的是文体融合,把杂文笔法引入小说创作,运用荒诞、戏谑的笔调取得“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必要时借用西方的理论,本意还是在“煮自己的肉”。
オ20世纪20年代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传入中国,新文学许多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性欲与生俱来,具有强大力量,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性本能意识支配,意识有前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性意识的冲动。这样关于性爱冲动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自然很熟悉,他认为“偏执的弗罗特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许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被撕碎了”。可见,在“撕破正人君子的假面”方面,在利于现实斗争一定范围内,这一理论,尚可“拿来”为我所用,但如果夸大它的功用,并用它解释或指导文艺创作,鲁迅是坚决不予认同。除了早期《不周山》“取了弗罗特说”之外,后期的创作,确实不再运用。在鲁迅眼里,那不过是不懂文艺特点的“过度的穿凿附会”。[8]116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オビ肼逞覆煌,施蛰存接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像找到了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自身的金钥匙,他不仅要用弗氏的性爱理论认识和解说世界,而且用以指导自己的小说创作,并极力地在文学实践中加以印证。他说:“20年代末我读了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许多作品,我心向往之,加紧了对这类小说的涉猎和勘察,不但翻译这些小说,还努力将心理小说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施蛰存极力欣赏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作品,他认为“并不是描写这一种事实或行为,他大都是注重在性心理的分析”,还说:“性爱对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9]因此,他的小说集《将军的头》即是这种理论极好的“实验”和注解。小说运用自由联想、幻觉、独白、夸张、荒诞、变形等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人物性意识心理,揭示人物常态心理下的潜意识层次,描绘人物自我内在心理矛盾和人格裂变的里程。例如,鸠摩罗什讲经时身边反复浮现的美貌妓女(《鸠摩罗什》),决战在疆场上的将军头颅被砍掉之后,还坚持奔跑到心爱姑娘的身边(《将军的头》),石秀杀戮朋友妻子时表现
出的快慰变态心理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石秀》)。
オト
オァ豆适滦卤唷返拇醋鞫隙闲续“足足有十三年”,对于鲁迅这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如果没有“国民性”的缺陷,没有社会现实的阴暗,或者说没有鲁迅那样特别的现实关注的话,那么,很难想象文学史上会有鲁迅存在了。正是现实的苦难和社会的斗争环境生成和造就了鲁迅。他后期不听许多好心人的劝告,放弃“纯文学”写作,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杂文创作上,就足以说明。用他自己话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功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切实,用不着什么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桂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