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1)

2017-08-07 01:4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
[摘 要]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关键词] 杜十娘;悲剧成因;封建礼教;误读   Abstract:Causes of DU Shi-niang’s tragedy has long been attributed to the evil feudal ethics. But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intention helps find the author’s sustenance and longing for true love as well as his hatred and criticism toward traitors of true love, while the author’s major intention was not to explicitly oppose the feudal ethics but animadvert on LI Jia who has no appreciation on truth love but dissoluteness. And DU Shi-niang’s ideal has no inevitable conflict against the feudal ethics, and is possible to realize at that time. It is vague and groundless to attribute DU Shi-niang’s tragedy to the feudal ethics.
  
  Key words: DU shi-niang; causes of the tragedy; feudal ethics; misunderstanding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据明代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变而成的(本文就认定冯为小说作者)。这篇小说被称为:“‘ 三言’中乃至整个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对于杜十娘悲剧成因,历来也多有论述。本文将结合冯梦龙创作意图,也谈杜十娘悲剧成因。
  关于杜十娘悲剧成因,有近于定论的观点。那就是作者塑造了杜十娘这一性格鲜明、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而杜十娘的悲剧就是在当时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下,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封建礼教和其性格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局。李甲、孙富等人只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偶然,而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一观点,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思考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作者的重点不是放在反对封建礼教上,其矛头所向是李甲。而小说所表现出的“ 反封建”倾向是怎样产生的呢?那是由于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使文本客观上形成了一些所谓的“ 反封建”的内容。再加上以现代人眼光去“ 误读”,就会发现,这部作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评论者将现代人的认识不自觉地附会到了作品中去。这样去解读文本是一种曲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相违的。下面我们通过文本去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作者创作意图
  
  读完这部小说,读者都会感受到杜十娘身上那非同一般的美感和吸引力。对于她的死,总是抱有深深的遗憾。我们深深感到杜十娘美貌绝伦、聪明干练、温柔体贴,而又身怀万金,她应该有美好的生活。说得更直接一点,一些男性读者会想,如果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投靠自己该多好啊!而就在这种带着刺痛感的遗憾中,也包含着作者的爱憎,同时折射出作者的创作意图。那就是对于“ 情”的肯定和向往,对于“ 负情”的痛恨和批判。我们具体来看杜十娘的情和李甲的负情。
  文本中杜十娘是一个充满理性色彩的人物,她的情被理性包裹着。但是仍不难看出她对情的真挚诚恳。当然,对于看惯了虚情假意的杜十娘,她的情已不可能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之情一样浪漫。她的情更加实际,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的情没有初恋少女那样的缠绵与甜蜜,却多了一份深沉。这种深情在文本中多有体现,如当李甲与孙富谋划归来,却不大好意思对十娘说,还扑簌簌掉下泪来,这时“十娘保持公子与怀间,软言抚慰道‘ 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违也。’ ”我们可以看到,杜十娘的情是一片赤诚的。她对李甲的感情不似婚前恋人,更像是共同生活了数十年的患难夫妻。然而李甲却没有读懂这份感情,她将共同生活了近两年的杜十娘卖了区区千金,还“ 欣欣似有喜色”(每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对李甲心生厌恶)。然而,当十娘把盈把的夜明珠,把莫能定其价的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又欲投之于江之时,“ 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而“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此时,李甲丑态毕露,读者对其充满鄙夷。可以想见,作者在写李甲“不觉大悔”四字时是何等痛快。然而这并不能消作者心头之恨,于是他给了李甲“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的结局(这种结局的处理不是现实主义的手法,但并不违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因为作者在这里表达的对李甲的痛恨之情是真实的,并非为了追求情节的奇幻或刻意迎合世俗)。
上一篇:戏剧化的散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