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1)

2017-08-07 06:5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学报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求新求变。就必须大打“精品牌”、
学报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求新求变。就必须大打“精品牌”、“特色牌”、“人才牌”、“市场化运作牌”,尽快做大做强学报。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加入WTO后我国出版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为学报的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找准位置、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守土有责,使学报发展有新的思路,改革有新的突破,开放有新的局面,工作有新的举措,已是高校学报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报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高校学报沐浴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春风,得到了长足的、快速的发展,办刊规模不断扩大、办刊人数不断增加、办刊层次不断提高、办刊实力不断增强、办刊影响力日益显著,它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现已成为传播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科教兴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校学报虽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要求相比,和学报在科教兴国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学报仍有不小差距,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学报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八多八少”:
  1.水平一般的学报多,质量高的学报少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近20万种期刊,其中学术性期刊约10万种;我国有期刊9000余种,其中学术期刊有6000种,在我国期刊中,高校学报有2000多种,占我国期刊总数的近1/4,占全国学术期刊总数的1/3。从规模数量上我们已跨入学报出版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学术期刊出版强国。还没有创出像Science、Nature那样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甚至在国内有影响的名刊都很少。在全国性评奖中,高校社科学报仅有《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先后荣膺全国优秀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称号;2001年,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建的由1518种期刊构成的中国期刊方阵中,高校社科学报只有47种入选,仅占入选期刊总数的3.1%,和高校学报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少学报从未被SCI、S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收录,也未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内权威性文摘类期刊转载。北大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核心期刊推选工作,在大量的统计过程中,发现有的学报从未被任何检索工具收录过,也从未被作者引用过,连图书馆都很少有收藏,其影响因子(CSSCI)和被引频次为零。高校学报有日益被边缘化的倾向。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出版周期长的学报多,出版频次短的学报少
现在学报基本上为季刊和双月刊,甚至还有半年刊或年刊的。出月刊、半月刊的寥寥无几,还没有旬刊。学报是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是介于报纸和图书之间的一种平面媒体。可由于周期长,业界人士和读者老埋怨,出学报就像出书一样。
  3.发行量小的学报多,发行量大的学报少
发行是刊物生命力的保证,是刊物最主要的经营内容。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学报以外的刊物而言的。对于由学校全包全揽、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学报来讲,发多少,算多少,反正死不了。据说一个有40年历史的学术期刊,发行量才40册,实在是可悲可叹。学报的发行量虽然是学报主编和编辑缄默其口的,但据调查,在邮局发行的学报大多数在300份~2000份之间,5000份以上都很少。这和中国期刊三巨头:《读者》500万份、《知音》423万份、《家庭》305万份的2001年的月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学术期刊和时政、经济、社会生活类等期刊不具有可比性,但我们确实在发行上还有努力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