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零增长理论研究(1)(2)

2017-08-11 01:10
导读:国外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也增长很快。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增加了3.6倍,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增长了3.1倍;在此期间,

国外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也增长很快。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增加了3.6倍,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增长了3.1倍;在此期间,前苏联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增长了2.7倍,科学院系统藏书量增长了3.25倍。为了解决藏书空间急剧饱和的矛盾,在1967年至1974年间,美国有674所大学新建了价值达19亿美元的馆舍,预计可容纳1.63亿册藏书。但就在此期间,这些大学图书馆所增加的藏书量就达1.66亿册,其藏书数量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馆舍空间增长的速度。实践证明,采用不断新建或扩建馆舍的办法来应对藏书数量的急剧增长是行不通的。
藏书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图书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空间紧张。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长总是远远超过其馆舍面积的增长,使得书库饱和、书架超载以及大量藏书因此无法上架而只好打捆堆放,造成这部分藏书既得不到保护、又无法为读者所利用。据国家文物局1979年底的统计,由于空间紧缺,全国公共图书馆中有3000万册书刊不能上架;另据1981年9月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中由于书库紧张而未上架的书刊达2222.99万册,占其全部藏书量的11.48%。图书馆馆舍空间紧张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2)设备短缺。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应增添存放、检索和利用的设备,设备费与文献信息购置费应成比例地列入图书馆经费预算中。由于藏书量的过快增长,存放、检索和利用藏书的设备没有得以同步增添,使得图书馆藏书因设备短缺或陈旧而得不到充分利用。
(3)人力不足。藏书数量的大量和快速增长,加深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矛盾,造成藏书加工积压和管理混乱,影响了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
(4)藏书利用率低。藏书增长过快,只补充不剔除,新书刊和旧书刊、流通率高的书刊和流通率低的书刊混合排列在一起,造成书库拥塞、文献检索困难和文献利用率降低。越是大型的图书馆,其藏书借阅利用的速度就越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正是在这种藏书数量过多过快增长给图书馆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弊端的背景下,图书馆界开始认识到藏书并非是越多越好,控制藏书数量盲目增长应成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为零增长理论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零增长理论也正是诞生在这肥沃的土壤上的。   3 零增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面对藏书数量的过快增长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图书馆为解决“书满为患”问题在一个较长时期里所做的唯一努力,就是为不断增长的藏书寻找、新建或扩建更多的馆舍空间,但“书库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或消除。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图书馆所设计的馆舍一般都只考虑留有20年左右的发展余地。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和认识到,无论是从长远考虑或是从近期安排的角度,图书馆都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来适应其藏书增长对馆舍的需求。如前所述,美国674所大学为解决书库急剧饱和的矛盾,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扩建图书馆的高潮,但就在馆舍扩建期间,其实际藏书增长量已超出了原先所预想的书库容量。似乎英国人还要更早地意识到这一问题,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在1967年所发表的关于大学图书馆问题的巴里(Parry)报告中就明确指出,“目前大学不可避免地发展他们的图书馆,是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英国的一些图书馆馆长开始接受限制图书馆规模的思想,认为剔除或丢掉一些无用而乱架的文献资料,图书馆就能够更有效地为读者服务。如M.莱恩在其所著的《图书馆员的艺术》一书中,就期望由“精悍有力的图书馆”取代过去“肥胖臃肿的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规模是可以用几个量度计算出来的,不幸它被用作了评价图书馆质量的标准,其实,图书馆质量的最好标准是其满足需要的水平。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自然语言检索中的概念控制
试论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上一篇:从知识运转模式论知识挖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