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昌黎地秧歌在推进全民健身中的意义(2)
2017-08-11 02:03
导读:昌黎地秧歌一开始是在农民中兴起的,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具有相当稳定的民众基础,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富有魅力的广场舞蹈。我国
昌黎地秧歌一开始是在农民中兴起的,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具有相当稳定的民众基础,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富有魅力的广场舞蹈。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达一亿之多,如果对体育锻炼都有较好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锻炼,将有不少的人成为典型的体育人口。同时,通过不断对昌黎地秧歌进行编排、改良,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气息,在学校和农村广泛推广,可快速增加体育人口,为壮大群众体育队伍奠定基础,促进“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
2.促进“非遗”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促进“非遗”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既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有利于社会体育的发展,既使民族传统得以传承和保护,又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河北科技大学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二贵摔跤、常山战鼓等十余项。2009年11月8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了河北科技大学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做了报道。
为了验证昌黎地秧歌的健身效果,我们以河北科技大学昌黎地秧歌舞蹈队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几项素质进行对比研究。数据表明,昌黎地秧歌对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在
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项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是昌黎地秧歌未来的希望,为使这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能得代代相传,为了提高学生的健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英雄气质,我们应积极组织、倡导地秧歌进
校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通过在学校开展学生喜欢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还可以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参加体育锻炼,推动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曹平,付德全.中华舞蹈志•河北卷[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周大明,杜滇峰,宋建龙等.河北省民间舞蹈现状
调查报告[R].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工作简报》.北京: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2008.3.
[3]昌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昌黎县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4]陈考平.影响“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社会因素初探[J].体育科学学报,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