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容忍论(之一)化毕业论文
2017-08-15 05:02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胡适的容忍论(之一)化毕业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内容提要】胡适的自由思想中容忍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胡适认为容忍
【内容提要】胡适的自由思想中容忍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胡适认为容忍既是1种自由的精神,又是1种民主的精神,是自由的根本。1个社会缺乏容忍,自由就不会有保障。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胡适极力反对不容忍,主张容忍异己,容忍反对党。胡适还强调,1个社会缺少容忍精神,必定会产生唯我主义,走向极权专制。胡适终身奉行容忍,在朋友中倡导互相容忍,反对各种不容忍。
【摘 要 题】现代人物研究
【关 键 词】自由主义/容忍/思想自由
【正 文】
胡适的自由思想体系架构中,容忍处于基本的地位。胡适认为容忍是自由思想的根本,社会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才能使人人都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胡适为此强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容忍品性既受母亲的禀赋影响,也汇融了道家思想和基督教的因素,形成1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主精神和美德。胡适待人处事也以容忍为准则,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竭力反对1切不容忍。到了晚年,更加强调容忍,尤其是容忍异己,容忍反对党,认为无论是在宗教自由上,还是在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上,容忍都10分重要,不容忍不但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造成社会悲剧,而且产生思想上的唯我主义,导致政治体制上的极权专制。
1
胡适的自由思想中,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会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胡适强调的容忍,乃是要求社会尊重每1个成员对个人的生活有自由尝试的权利,对信仰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对真理有怀疑的探讨权利,具有随时地发表负责任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容忍既是1种自由的精神,又是1种民主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与民主的标志,是自由思想的最基本保证。因为人的思想高度个性化,人活的思想只依附于每1个具体的人,所以每1个人的思想在理论上都是自由的,每1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进行思想。即使是在极端的专制高压下,每个人也都可以在头脑中自由的思想,具有头脑思想的自由,虽然这种自由极为有限——因为存在于大脑中的思想只能说是思想的火花,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思想。思想要真正获得自由,必须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且物化传播。社会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不但自由地大胆思想,而且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来,传播到社会上。而要达到这样的思想自由高度,社会就必须容忍。所以,胡适强调“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注:胡适:《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大公报》1947年8月24日。)。20世纪20年代,胡适在致李书华等人的信中,就明确地提出自由的基本要素是容忍反对派,“容忍对方的言论自由”。胡适说:“我要请你们认清1个民国的要素在于容忍对方的言论自由。你们只知道‘皇帝的名号不取消,就是中华民国没有完全成立’,而不知道皇帝的名号取消了,中华民国也未必就可算完全成立。……我并不主张王室的存在,也并不赞成复辟的活动,我只要求1点自由说话的权利。我说我良心上的话,我也不反对别人驳我。但10几日来,只见谩骂之声,诬蔑之话,只见1片不容忍的狭陋空气而已”(注:胡适:《致李书华、李宗侗(稿)》,《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78页。)。由此可知,在胡适的自由思想中,能不能宽容异己者有言论的自由,尊重异己者的信仰自由,这是区分中国从封建专制制度进步到现代民主制度的根本界限。1个不能“容忍对方的言论自由”的政体国体,肯定是封建专制的独裁政治,不配称为“民国”。民主自由的现代共和国每1个公民都有“自由说话的权利”,国家机器必定容忍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保证思想自由。在共和体制的社会,容忍是保障思想自由的客观条件,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个社会缺乏容忍的雅量,自由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阿克顿就指出:“所谓自由意指这样1种自信,每个人在做他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事时都将受到保护而不受权力、多数派、习俗和舆论的影响”,并特别强调,“判断1个国家是否真正自由最可靠检验是看少数人享有多少安全”(注:[英]阿克顿:《自由史论》,第5页,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阿克顿突出真正的自由不但“不受权力、多数派、习俗和舆论的影响”,还要充分保证少数人的安全,强调容忍反对派是自由的根本要义。胡适曾把当代各国的政党分成两类,认为英美式的政党爱自由,提倡独立思想,是能容忍异党的政党。1党专政的政党则是独裁式的政党,绝对不会容忍异党。胡适说:“各位都看到报上说美国华莱士组织第3党竞选总统,比较左倾,反对他的人,拿鸡蛋番茄掷他,掷他的人给警察抓了送到法庭去,法官说这是不对的,华莱士有言论自由,要判他在监里坐或者罚他抄写纽约前锋论坛报几10年来作标语的1句名言1千篇,那个人想想还是愿意抄1千篇,这句话是:‘你说的话我1个字也不相信,但我要拼命辩护你有权说这话。’这1句话多么伟大!假使这世界是自由与非自由之争的世界,我虽是老朽,我愿意接受自由的世界,如果1个是容忍1个是不容忍的世界,我要选择容忍的世界。”(注:胡适:《当前中国文化问题》,《自由进步》第1卷第10期。)由此可知,胡适容忍的精髓是允许每1个人都有自由言说、自由表达各种思想的权利,对别人的话就是“1个字也不相信”,也要“拼命辩护”别人“有权说这话”。胡适还据此把“自由的世界”和“容忍的世界”等同了起来,认为没有自由的社会就是专制的世界。胡适还强调说:“所谓‘两个世界’的划分正在这自由与不自由,独立与不独立,容忍与不容忍的划分”(注:胡适:《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申报》1947年7月6日。)。胡适认定“自由的世界”必定是自由、独立、容忍的世界,凸现出容忍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次广播演讲中,胡适更为突出地强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这几百年(特别是这1百年)演变出来的民主政治,虽然还不能说是完美无缺陷,确曾养成1种爱自由,容忍异己的文明社会。法国哲人伏尔泰说的最好:“你说的话,我1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自己不信神,要争取自己不信神的自由,但同时也得承认别人真心信神,当然有他信神的自由。如果1个无神论者1旦当权就要禁止1切人信神,那就同中古宗教残杀“异端”1样的不容忍了。宗教信仰如此,其他政治主张、经济理论、社会思想,也都应该如此(注:胡适:《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大公报》1947年8月24日。)。
$False$
胡适清楚“民主政治”并不“完美无缺陷”,但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养成1种爱自由,容忍异己的文明社会”。这个文明的社会人人争自由,但同时尊重别人的自由,“自己不信神,要争取自己不信神的自由,但同时也得承认别人真心信神”,不但“宗教信仰如此,其他政治主张、经济理论、社会思想,也都应该如此”,强调文明的现代社会必定容忍异己,尊重每1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
胡适不但强调容忍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因素,还把容忍看作自由的1个必备条件,是自由的最根本的保证。民主自由的社会的根本保障是人与人的相互容忍精神,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容忍。1个社会没有容忍,肯定也就没有自由可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适强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为什么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呢?因为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可说了。至少在现代,自由的保障全都靠1种互相容忍的精神,无论是东风压了西风,是西风压了东风,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残自由。多数人若不能容忍少数人的思想信仰,少数人当然不会有思想信仰的自由,反过来说,少数人也得容忍多数人的思想信仰(注:胡适:《自由主义》,《世界日报》1948年9月5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胡适强调“自由的保障全都靠1种互相容忍的精神”。社会如果缺乏容忍,“无论是东风压了西风,是西风压了东风,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残自由”。自由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志,因此争取自由必须文明,其过程1定要容忍,遵循1定的秩序和平渐进,切不可过激,只有采用文明、和平的手段才能争取到真正的自由。暴力带来的必定是专制。胡适深感中国社会缺少容忍,所以突出强调:“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们也可以说,容忍是自由的根本。”(注:胡适:《容忍与自由》,1959年12月《自由中国》第21卷第11期。)在胡适看来,“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所以,在胡适的自由思想体系中,容忍比自由更为重要,这是胡适自由思想的根本。
胡适认为容忍并不是只1味宽恕和退让,还包含有抗争:反抗1切不容忍的言行。自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争取自由是个人、社会的进步。但在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常常发生摧残、杀戮、清除异己这种扼杀自由的野蛮行为呢?胡适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喜同恶异,不喜欢与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的习惯造成。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是不容忍而造成的冷酷、摧残、专横,为了铲除冷酷、专制,每个人都有责任并为之斗争,创造互相容忍的自由、民主的社会。胡适说:
这种生活是要靠奋斗的。要避世的独善主义是与人无忤,与世无争的,故不必奋斗。这种“淑世”的新生活,到处翻出不中听的事实,到处提出不中听的问题,自然是很讨人厌的,是1定要招起反对的。反对就是兴趣的表示,就是注意的表示。我们对于反对的旧势力,应该作正当的奋斗,不可退缩。我们的方针是:奋斗的结果,要使社会的旧势力不能不让我们;切不可先就偃旗息鼓退出现社会去,把这个社会双手让给旧势力。换句话说,应该使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使旧村变为新村,使旧生活变为新生活(注: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时事新报》1920年1月15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胡适认为容忍并不是“与人无忤,与世无争”,因为自由容忍的新社会、新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生活是要靠奋斗的”。为了建设自由、容忍的社会,让每1个人都过上自由、容忍的新生活,每个人都必须奋斗,粉碎落后的旧势力,“使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使旧生活变为新生活”。胡适还强调这种奋斗必须是“正当的”,不能采用激烈的手段,而是在特定的秩序里和平渐进地争取。
胡适所说的奋斗并不是去反抗斗争,而是去努力地进行和平的宣传,进行1点1滴的改良,争取1点1滴的进步。继1920年在《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中提出新“生活要靠奋斗”后,胡适进1步发挥这1观点,并突出强调“奋斗”不能采用“武力统1”,而是“用光明磊落的态度,诚恳的言论”,“继续不断的宣传”,使“今日少数人的信仰逐渐变成将来大多数人的信仰”。胡适同时反复强调对这种“作战”要有容忍的态度,“能尊重对方的人格”。胡适说:
我们所谓“奋斗”,并不是像林宰平先生形容的“摩哈默得式”的武力统1;只是用光明磊落的态度,诚恳的言论,宣传我们的“新信仰”,继续不断的宣传,要使今日少数人的信仰逐渐变成将来大多数人的信仰。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作战”,因为新信仰总免不了和旧信仰冲突的事;但我们总希望作战的人都能尊重对方的人格,都能承认那些和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不1定都是笨人与坏人,都能在作战之中保持1种“容忍”(Toleration)的态度;我们总希望那些反对我们的新信仰的人,也能用“容忍”的态度来对我们,用研究的态度来考察我们的信仰。我们要认清:我们的真正敌人不是对方;我们的真正敌人是“成见”,是“不思想”。我们向旧思想和旧信仰作战,其实只是很诚恳地请求旧思想和旧信仰势力之下的朋友们起来向“成见”和“不思想”作战。凡是肯用思想来考察他的成见的人,都是我们的同盟(注: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科学与人生观》,亚东图书馆1923年版,第6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这是胡适对容忍与斗争的经典阐述。胡适提倡容忍,也不反对“奋斗”,但坚守自由主义立场,希望不同信仰的人、政治集团在宣传自己的信仰并为实现信仰而“奋斗”的“作战之中保持1种‘容忍’的态度”。胡适还指出,不去反抗而必须容忍,是基于这两个因素:第1,新思想、新信仰的“真正敌人”“不1定都是笨人与坏人”,因而1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新思想、新信仰的“真正敌人是‘成见’,是‘不思想’”,所以,不论是持新信仰,还是守旧信仰的人都不要有仇恨,任何人都不能心存报复,谋划秋后算帐。这是容忍的核心和最高表现。“凡是肯用思想来考察他的成见的人,都是我们的同盟!”这是容忍的第2个要素。胡适强调,即使原来已经用思想考察过“我们的‘新信仰’的人,也不见得肯定就会得出与我们完全相同的结论,但他们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权利,我们必须象尊重自己1样尊重他们,必须敬重这种对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忠诚。我们虽不同意这些朋友的观点,反对这些朋友的信仰,但也只能“是很诚恳地请求旧思想和旧信仰势力之下的朋友们起来向‘成见’和‘不思想’作战”。这是走向自由的极重要的因素。
2
胡适容忍思想的形成深受母亲的影响。胡适认为母亲“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并强调每个人1生都会经受数不清的苦恼、倾轧、压迫和不平,因而容忍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胡适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深情地回忆到母亲,说:“我母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中国史书记载唐朝有个皇帝垂询张公仪那位家长,问他家以什么道理能9世同居而不分离拆散。那位老人家因过于衰迈,难以口述,请准用笔写出回答。他就写了1百个‘忍’字。中国道德家时常举出‘百忍’的故事为家庭生活最好的例子,但他们似乎没有1个曾觉察到许多苦恼、倾轧、压迫和不平,使容忍成了1种必不可少的事情。”(注:胡适:《我的信仰》,《胡适文集》第1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胡适的母亲对胡适最大的影响就是这种容忍的禀赋。这是形成胡适容忍精神的生活基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胡适的父亲死时,母亲只有23岁。父亲死后,胡家破败,经济捉襟见肘,财务结算入不敷出,更添大哥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每年除夕,“家中总有1大群讨债的,每人1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年青的寡妇面对这种困扰总是容忍,帮着比她大的大儿子应付,“她脸上从不露出1点怒色”。这种应付经济开销的紧张和债主的逼索,还不是胡适母亲最痛苦、难堪的事,最不堪的是婆媳矛盾。少年胡适最怕大嫂们的脸色。“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2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1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胡适的母亲面对这种内外困苦,从不迁怒于人,总是默默承受,“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1天”,“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哭1场,她不骂1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注:胡适:《410自述》,《新月》第3卷第3号。)母亲这种宽恕别人的至性至诚的品性,深深地铭刻在胡适的心里,极深极重地影响了胡适。“儿子和母亲之间的联结和关系是今后1切关系的基础。1个男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就是他既有和将有的1切关系都牵连着他和母亲的这种联结。”(注:[美]保罗·奥尔森:《母亲与儿子》,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母亲温厚忍让性情,形成胡适容忍的品性基础。胡适曾感慨地说:“如果我学得了1丝1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1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注:胡适:《410自述》,《新月》第3卷第3号。)胡适之所以能“宽恕人,体谅人”,全是母亲苦心的言传身教。母亲待人处事的容忍成了胡适楷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胡适还善于从书中吸取心得,受益于教育,容忍精神更添上儒家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这使胡适不但在行动上践行容忍,而且能从理论倡导容忍。胡适曾说:“我至今还记得我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