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湘诗歌的外来借鉴与民族融合(1)(3)
2017-08-19 06:54
导读:对西方“谐诗”和传统文学中的“讽刺诗”的借鉴,也是朱湘诗歌的一大特色。在《猫诰》中,他通过一只老猫的视角和话语,融诙谐、揶揄、幽默、辛辣
对西方“谐诗”和传统文学中的“讽刺诗”的借鉴,也是朱湘诗歌的一大特色。在《猫诰》中,他通过一只老猫的视角和话语,融诙谐、揶揄、幽默、辛辣、讽刺于一炉,借用传统中的鼓词、说书艺术,塑造了一只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的老猫,寓庄于谐,似假似真,将现实世界映射进猫的世界,用猫的世界来影射现实人生,发人深思。同样,在《八百罗汉》一诗中,他通过对习惯于养尊处优的罗汉们因时髦的天主教度化了他们的善男信女而彼此扯皮推诿的故事,一方面讽刺了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也
说明文化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特色,不能僵化。
诗歌从来在中国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中国的诗人从来都具有崇高的责任感。《论语·阳货》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总想让诗歌担负起伦理教化功能,净化社会的道德,开启人们的良知。“五四”以来,塑造民生的各相、再造国民的人性、讽喻社会的百态成为诗歌的基本主题,“为人生”早已取代“为艺术”。朱湘身处这样一个文化大潮中,一样感同身受,更何况他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也同样创作了很多贴近现实的诗歌,如《哭孙中山》、《哭城》、《还乡》、《民意》、《寻》等反映战乱民生的诗歌。但因为作者对湖畔诗人诗歌的过于着迷,一直主张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即便是写现实,也“把自己的主观憎恨和同情深藏在人物的自白里,尽可能地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17],也显得苍白空洞、言之无物,凭空发一番感叹,不去深究背后的社会原因。他把诗歌当作灵魂的栖息地,一心在自己营造的诗国里自足、陶醉,最终与时代风潮渐行渐远。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龙国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
《辽海编》与倪谦出使朝鲜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