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北村镇人口(10)
2013-05-06 18:02
导读:深州 西南路 70444 39401 31403 126.92 西北路 40291 22542 17749 127.00 东南路 49390 28032 21358 131.25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村其人口的性比例基本平衡,甚或女性人数超过男
深州 西南路 70444 39401 31403 126.92
西北路 40291 22542 17749 127.00
东南路 49390 28032 21358 131.25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村其人口的性比例基本平衡,甚或女性人数超过男性。如青县在城镇肖家庄,男性90人,女性112人,性比例为80.35。同镇于董京村,男173人,女206人,性比例83.98。北街镇马家庄,男419人,女534人,性比例78.46。潘赵官男382人,女463人,性比例 82.50。新集镇申家庄,男157人,女182人,性比例86.26。这样的女性人数超过男性的村有25个,还有少数村比例大致相当,它们共30个村左右,约占总村数7%。它们的存在,说明其他93%的村落人口性比例失调要比全县平均数119.60大。这30个村每村户、口不多,都是十几户、几十户的小村。正是由于人户少,男女性比例基本正常的情况才易于显示出来;而在人户多的大村中,比较少数的性比例正常的情况可能会湮没在多数失常的数字中。
深州情况大致亦然。比例失衡严重于平均数者,大村如清辉头308户1656人,男1056人,女600人,性比例达176.00。白宋庄100户440 人,男326人,女114人,性比例高达285.76。小村如骆家村40户177人,男109人,女68人,性比例157.97。但亦有少数村女多于男或比例基本正常者。韩家庄54户247人,男112人,女135人,性比例85.19。孟家庄66户338人,男168人,女170人,稍多于男。大呼家庄 27户,男45人,女56人,性比例80.35。且亦有大村女多于男者。王家井160户700人,男300人,女400人,性比例75.00。杜科村 150户438人,男207人,女231人,性比例89.96。狼窝村300余户2930人,男1420人,女1510人,性比例94.04。深州有少数大村如此,则许多村比例失衡的程度,实际上也会更严重。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在1880-1920年间,英、法、德、瑞典等国的性比例都在90.7至99.5之间(注:陈达:《人口问题》,第78页。),即都是女多于男。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有学者从上海一家医院搜集到婴儿出生时男性比例较高的资料,因而认为与西方相反,中国男多于女是民族之特点。但这可能失于武断,特别在现代技术条件下。2000年5月11日人民网报道,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性比例持续升高,为100∶113,原因是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流产。可见出生性比例也有重大的人为因素,至于
成长后的性比例,更受重男轻女等社会原因之影响,自不待言。
社会学家以人口的年龄分配来预测人口是前进的、稳定的或是后退的。如15岁以下人口数约占总人口数的40%,50岁以上人口约占10%,则是前进的;如前者为20%,后者为30%,则是后退的;两者之间即未成年人约为33%,中年人约为 50%,老年人约为17%者,为稳定型人口。(注:陈达:《人口问题》,第82页。)何炳棣列出乾嘉道时期20个府州县16岁以下儿童占当地人口数的比例,其中直隶、山东4个府县的数字为31.4%-38.6%。青县村图以及光绪《清河县志》、嘉庆《郯城县志》都有未成年人的户口数,可作为研究人口类型之资料。清代的未成年人或人口中的小口,都指16岁以下的人口,这与近代社会学家以15岁划界,相当接近。表14是青县各镇未成年人数及其占各镇人口数比例的情况。
表14 光绪初年青县各镇未成年人数统计表
镇别 未成年男子数 未成年女子数 未成年人总数 占人口%
在城镇 2515 2299 4814 35.15
南街镇 3227 2665 5892 33.24
北街镇 1643 1585 3228 36.99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流河镇 735 678 1413 33.44
南庄镇 685 579 1264 33.08
新集镇 3245 2489 5734 34.40
兴济镇 3589 2846 6435 32.66
黄洼镇 1412 989 2401 32.01
李家镇 1841 1231 3072 30.51
大兴镇 1415 1226 2641 34.05
马厂镇 1960 1507 3467 33.67
杜林镇 5212 4741 9953 34.88
总计 27497 22835 50332 33.96
比例数在33%-36%之间;从人口学看,这是稳定的人口类型。
光绪九年(1883)清河县113283人,内男女小口29722人,未成年人占人口数比例为38.11%。也基本上是稳定的人口类型。
郯城县志有从乾隆二十八年至嘉庆十四年(1763-1809)间6次分男女大小的户口数,每隔10年左右登录一次,比较难得,可供研究利用(见表15)。
表15 郯城县小男小女人口比例统计表(1763-1809年)
人口数 小男数 小女数 小男小女合数 小男小女比例%
乾隆二十八年 370280 78318 76112 154430 23.97
乾隆三十八年 292112 71961 58776 130737 22.34
乾隆四十八年 273427 50877 44192 95069 28.76
乾隆五十五年 278554 52144 45143 97287 28.63
嘉庆八年 288257 54541 48163 102614 28.09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嘉庆十四年 290619 55359 48479 103838 28.00
从以上郯城县小男小女的比例和逐次人口增减数来看,未成年人比例低达23.97%及以下,人口就“后退”,即减少,升至28%以上,人口就略上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人口学上的一个计算,实际上人口的增减受人口以外的社会因素如战乱灾荒的严重影响。咸同光时期的青县,未成年人的比例在33%以上,但兵水疫灾连年不断,前文已述,其人口增长必受其制约。还需要看到的是,影响人口增减的人口内部因素,除年龄分布外,还有性比例,其中包括未成年男女的比例。这方面,上述郯城县46年间6次统计的数字是:102.90、122.43、115.13、115.81、113.06、114.19。而青县在光绪初年全县的这一数字是120.42,其中除北街镇为103.66较低外,超过120以上的有6镇,其中4镇在130以上。男女性比例失衡,包括未成年人性比例失衡,预示着造成“失婚”者增加和其他的社会问题,这必然也是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