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2013-06-22 01:01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试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网络应用的飞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它对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改革很有帮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模式;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主要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和引入,它对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改革很有帮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
  建构主义者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原有知识由于新经验的介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二)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世界上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但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者认为,将各种观念、概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仅仅通过字词就可以由说话者传给听话者的这种传统教学的看法和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性,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恰好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上一篇:简析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大心理行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