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教师不再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品位。课堂品位的提升意味着教学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理念的引领,由注重知识的获得上升到关注心灵的成长和幸福的体验。
论文关键词:健康;课堂品位;提升路径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是新课程改革时代的呼唤
心理健康教育课致力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幸福生活,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自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对象是学生的心灵成长,而心灵的成长是不可能靠知识来灌输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染和熏陶,这就给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
新课程改革给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新课程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焕发了无限的生命活力。但是,新课程改革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带来了挑战,即如何摆脱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心理教师的职业品位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的提升,离不开富有职业品位的心理教师,因此,每一位心理教师都需提高身心的健康状态,加强专业修养,提升自身魅力。教师的职业品位主要表现在德高、才高上。德高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对学生的用心关怀、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才高的主要表现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灵活的课堂教学、厚重的业务功底。为此,我们提出建立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断提升心理教师职业品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学习共同体可以发挥团队的智慧,通过团队通力合作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建立起对专业的敬畏,并激发心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提升心理教师的职业品位:①共同致力于转变教师角色。心理教师有必要突破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成为掌控课堂活动的“主持人”、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和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平等沟通者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心理课堂的主人,从而创造平等、尊重信任、心理相容、和谐融洽和有品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品位是锻造出来的,是修炼的结果,在磨课教研和课例研讨中,心理教师可以扩展彼此的视野,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③读书研讨,深化学习。读书研讨是一种学习,可以不断扩大自身视域,增强底蕴,只有这样,心理教师才能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旁征博引。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源自心理教师的高度,教师用生命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灵魂唤醒学生的潜能。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品位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对话与交流,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品位,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品位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倡导教师创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分享,如果课堂缺乏和谐温馨的氛围,学生则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教师甚至需要停下来维持纪律,从而影响课堂的实效性。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品位的基础。为了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可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