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形式—桑基鱼塘(3)

2013-08-12 01:03
导读:泥上基作桑肥,做到“基养塘,塘养基”的循环利用,互相促进。这一方法,不仅能把种桑、养蚕和养鱼三者之间在生产上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任何一
泥上基作桑肥,做到“基养塘,塘养基”的循环利用,互相促进。这一方法,不仅能把种桑、养蚕和养鱼三者之间在生产上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任何一方都可以促进或影响它方的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地区生产独具的特点之一。过去在桑塘地区流行着一句“蚕壮、鱼肥、桑茂盛,塘肥、桑旺、茧结实”的谚语,充分说明桑、蚕、鱼连环性生产互相间的密切关系。另外,珠江三角洲桑塘区的农家,除了饲蚕种桑养鱼外,也有利用部分鱼塘水面放养水浮莲,作猪的饲料,结合养猪,既可利用猪屎肥桑地,又可以饲鱼。使基塘的连环性生产更臻完善,里的劳动力更能发挥。这是“桑基鱼塘”地区生产结合的方式[23]。

珠江三角洲的养蚕业同塘鱼养殖业密切相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把桑、蚕、鱼三者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也大大降低。一般来说,用800斤蚕屎,再加上适量的青草饲料,便可育肥100斤鱼。通常养蚕用桑一千斤,可得蚕屎残渣500-600斤,每担蚕屎可值二元以上,从而增加了蚕桑的总收入[24]。

2、桑基和鱼塘的比例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地区,最初是利用基来种植果树,故相互间是没有一定的比例。但到了明代的中后期,随着蚕丝业的发展,原来种果树的基地,逐渐改植桑树,桑基和鱼塘配合生产才有一定的比例。当时地基和鱼塘的面积比例是“三比七”或“四比六”,即大部分采取“三基七水”或“四基六水”的配合形式。清末,人们根据桑叶、蚕沙和每亩塘鱼产量所需要的饲料和塘泥的沉积量等关系,作出了更恰当的基塘比例。因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和年年戽泥上基的影响,以致塘面逐渐增大,基面日渐缩小,故后期的基塘有“六水四基”或“七水三基”的比例。有些因基面严重崩卸,基面成了又高又窄的所谓“瓦筒基”,造成水肥流失大,桑叶产量不高,不符合基塘的合理比例,塘鱼产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基塘面积的大小则是因应把地势和拥有的土地面积而有差异。因此,在同一地区内,其基塘的大小亦有所不同,鱼塘面积有七至八亩的,有十多二十亩的,也有四至五亩的[2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在,在珠江三角洲蚕桑区(南海、顺德、中山等地)的桑田形式一般都是桑基鱼塘的形式,这种生产形式传续至今。除了上的原因之外,在经营上也是合理的。据一位参观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外者说:“基塘是一个很独特的水陆资源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种耕作制度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地保护生态,世界各国同类型的低洼地区也可以这样做”,并主动提出资助经费进行研究。可见,独具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桑基鱼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注释:
[1]、[2]、[3]、[4]、[9]、[14]、[23]、[25]《珠江三角洲农业志》,四。
[5]《南海县志》1835年版。
[6]明嘉靖 黄佐《粤会赋》。
[7]《广东通志》1713年版。
[8]《佛山纱绸行业史》。
[10]、[11]、[16]、[14]、[17]《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三。
[18]《岭峤春秋》—岭南论集(四)下 第371页。
[12]《桑园围志》1817年版。
[13]《广东史志》2000年第3期 第33、34页。
[19]《农业论集》第146页。
[20]、[22] [清]陈启沅《蚕桑谱·三造宜忌篇》。
[24]《蚕桑谱专辑》第23页。
上一篇: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