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
2013-09-04 01:05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综述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及吸
摘要 综述了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及吸收代谢机理、几种常用氨基酸螯合物及其应用效果、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Q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200-02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第3代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它是动物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或螯合物。由于其接近于动物体内的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且具有良好的
化学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学效价、溶解性较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以及无刺激、无毒害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已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本文就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基本结构 螯合物是指1个或多个配位基团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产物,金属氨基酸螯合物是可溶性金属盐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以一定数量的摩尔比(通常为1∶1~3)共价化合的产物。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与金属微量元素离子螯合,是以氧和氮作配位原子,配位体2个配位原子之间相隔2个或3个以上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共同形成螯合环。螯合环的形成导致螯合离子比非螯合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性提高。水解氨基酸螯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50,如果分子量大于800,则螯合物在肠道内不经水解不能直接穿越细胞膜而被吸收[1]。
2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生物作用
2.1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其利用率易受pH值、纤维、草酸、维生素、磷酸及植酸等的影响,而氨基酸螯合物形式的微量元素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在体内pH值下,可有效防止微量元素离子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或防止其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解胶体上,因而有利于机体吸收。大量研究表明,经氨基酸螯合的微量元素吸收率是无机微量元素的2~6倍。同时螯合元素可有效避免在饲料中添加过多的无机元素所带来的中毒及浪费现象,并在机体需要时它可有效地释放出来,以满足机体需要。
另外动物对氨基酸螯合物的分子量限制较宽,一般情况下分子量低于800的均有利于通过肠道黏膜,同时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接近自然界的盐的形式存在,在机体环境条件下溶解性好,可借助肽或氨基酸的吸收途径,而不必先同其他物质结合,因而它比无机的吸收要快30%左右。
2.2维持体内恒定的环境
添加无机盐、简单有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会影响机体肠道内的pH值和体内酸碱平衡,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而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位体的反应则形成了一个缓冲体系,机体通过控制肠道及组织中pH值来控制缓冲体系的反应,保证金属离子浓度的恒定。另外,氨基酸螯合物为机体正常中间产物,很少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有利于动物采食和胃肠的吸收,促进动物生长。
2.3增强免疫力
有机微量元素接近于酶的天然形态而有利于酶的吸收,被吸收的形态更容易被机体结合到自身的生物学组分中,由此可加强动物体内酶的激活与产生,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利用率。
2.4减少抗营养因子
一般的无机微量元素适口性较差,有机微量元素克服了这方面的缺陷,它具有氨基酸特有的气味,使动物易于接收,减少抗营养因子[2,3]。
中国大学排名
3氨基酸螯合物吸收代谢的机理
氨基酸螯合物对动物产生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现在一般认为,络合强度适宜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进入消化道后,可以避免肠腔中拮抗因子及其他影响因子对矿物元素的沉淀或吸附作用,直接到达小肠,并在吸收位点处发生水解,其中的金属以离子形式进入肠上皮细胞并吸收入血。因此,进入体内的微量元素增加。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适宜稳定常数的有机微量元素在消化道内的状态与无机微量元素不同,其生物学活性高的主要原因是有机微量元素到达吸收部位并被吸收进入血浆的量比无机形态的多[3]。
4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制备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由2种方式合成,1种是由可溶性金属盐与氨基酸螯合而成,金属和氨基酸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另一种是可溶性盐与氨基酸可水解蛋白螯合而成,称为金属蛋白盐。由于相对复合氨基酸螯合物和金属蛋白盐而言,单一氨基酸螯合物价格昂贵且生物学活性专一,应用范围也窄。所以现今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多偏重于后者,也可以说金属蛋白盐是今后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产生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蛋白质水解抽取螯合盐常用的方法有4种:酶解法、酸解法、酸碱水解法和综合利用法,其中酸碱水解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2]。
5几种常用的氨基酸螯合物
5.1氨基酸螯合铜
铜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铜是血浆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酸氧化酶、酪氨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体内发挥重要功能。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氨基酸螯合形式的铜,效果优于同剂量的硫酸铜,赖氨酸铜与蛋氨酸铜对鸡的生物学利用率为硫酸铜的110%~120%与88%~96%,能促进生长肥育猪增重和改善饲粮转化率,且育肥前期优于后期,肝脾中铜含量也升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5.2氨基酸螯合铁
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素中,而血红蛋白是动物体内氧及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其他的铁存在于铁蛋白、细胞色素和多种酶中而发挥重要生理作用。不同来源铁的生物有效性差别很大。日粮中VC、果胶、植酸和其他矿物元素都会影响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表明,与添加同剂量FeSO4比较,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物显著提高了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浆铁水平,肝、脾的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含量以及肌肉中总铁含量、血红素铁浓度均显著提高。
5.3氨基酸螯合铬
铬是畜禽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铬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表明,铬能促进生长、改善胴体品质与肉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物应激状态、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调控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目前研究较多的铬为甘氨酸铬,结果表明,甘氨酸铬使肉鸡仔采食量、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都有提高,腹脂率降低,对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都提高在10%左右。
5.4氨基酸螯合锌
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锌的功能包括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参与细胞膜的复制、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减少皮肤病变。另外,锌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氨基酸锌对雏鸡的生物学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蛋氨酸锌>EDTA螯合锌>硫酸锌,螯合锌表现出明显的抗植酸和抗高钙效应[1,4]。
6氨基酸螯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6.1氨基酸螯合物在养牛中的应用效果
大量研究发现,犊牛和杂种肥育牛饲喂蛋氨酸锌和蛋氨酸锰后,生长率显著提高,母牛受胎率提高15%,犊牛断奶体重提高5%,蛋氨酸锌可降低放牧母牛腐蹄病的发生。
给奶牛饲喂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可增加奶牛泌乳量,减少疾病发生。试验表明,补充氨基酸螯合物(铁、锰、铜、锌等)的青年母牛,其腺周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对照青年母牛,卵巢机能改善,胚胎死亡率降低。在奶牛饲料中加入锌后测其表现吸收率,根据产奶量以及奶中锌含量,蛋氨酸锌的添加量以20mg/kg左右为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6.2氨基酸螯合物在养鱼中的应用效果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适合鱼类营养需要的理想营养添加剂,它对于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鱼的成活率具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养鱼与无机饲料对比,增生重量提高18%左右,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