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资源再生的建议与措施(2)
2013-10-10 02:17
导读:2 结论 2.1 林区中心镇少而用地大,低于 1.46万人,只有0.4万人,用地除城关镇外,小于1km2,林区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城市化率(37.6%)。很多城镇只是城镇,
2 结论
2.1 林区中心镇少而用地大,低于
1.46万人,只有0.4万人,用地除城关镇外,小于1km2,林区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城市化率(37.6%)。很多城镇只是城镇,规模0.3万人甚至不到0.1万人,人口<1万占到90%。在人口结构上,男性人口始终占有多数,有些地区城镇化达90%。该数据说明,林区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与
相差甚远,没有形成积聚效应。
2.2 人均用地230m2高于国家147m2标准,而建设量却偏小,用地呈现蔓延特征。国有森比重大,缺少多样化布局。
2.3 小集中与大分散 由于林区特点,小城镇受资源和政策影响,生产、人口、消费周期波动,表现为小集中,大分散的趋势,进镇出镇人口大体平衡,男性人口占多数。
2.4 各中心镇用地同质现象严重,但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远离城关镇的林场人口少,用地偏大,甚至达到人均300m2,黑龙江林区处于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落后全国平均水平。
3 资源再生措施
3.1 体现资源再生型城镇特色,利用好会取之不尽。没有必要放弃资源优势,原有产业主要体现在内部不合理,如采伐量过大超过自然承载能力,初级产品比重大等,今后城镇性质应加强产业的内部调整,改善产业结构。
3.2 发展林业精加工和相关工业,向无烟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国内外不少资源型城镇,在资源枯竭时,一般都以发展综合性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林区地方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而国有林业庞大,现有规模远不能解决林产业收缩所带来的
就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较大工业项目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地方很难有所作为。在用地布局中降低储木场、重工业和原料加工业用地比重,同时把生态和服务业,如作为用地发展方向,发展与林业资源相关的特色产业,限制与林业无关的一般性产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3 挖掘城镇用地潜力,控制蔓延,从单元型向资源再生型城镇转变。大力发展林业深加工和非林工业,重点小城镇要扶持其做强作大,尽快达到适度规模,绝不走遍地开花均衡发展,整合原有的小城镇,进行用地调整。
3.4 提高城镇用地使用密度。寒地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冰雪,同时也带来布局的困难和高。据测算,同一条件下的建筑造价,比南部城镇高40%,所以城镇应紧凑布局,建筑有一定层数(10-15米),建筑以相连式为主,杜绝散状铺开。
3.5 寻找替代能源,减少木材浪费。利用木材作燃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会污染并导致大量的疾病发生。因此,寻找替代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德明.寒地城市环境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1998.
[2]冷红,郭恩章,袁青.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3.27(9):49~54.
[3]王雨村,杨新海.小城镇总体规划.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4~86.
[4]孙明.黑龙江林区小城镇用地调整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3:15~80.
[5]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