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林业资源再生的建议与措施

2013-10-10 02:1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林业资源再生的建议与措施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小城镇 中心镇 用地规划   论

  关键词:小城镇 中心镇 用地规划

  论文摘要:
林区中心镇是资源再生型城镇,它们因资源而发展,但随着资源枯竭与政策调整,发展日趋陷入困境。如何在可持续原则下使之符合要求,研究寒地林区中心镇用地布局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从中心镇大量的用地数据入手,调研黑龙江省内的各局,林场和与林业相关的建制小城镇。采用分析法,对用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调研对林区中心镇用地规划提出5点对策建议。
    
  0 引言
   用地规划一直是城镇研究一个核心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以往研究过于宏观和从集聚角度进行规模分析,缺欠对寒地林区城镇用地规模的具体研究。目前黑龙江林区小城镇发展只处于化初中期,经济与规模远落后于南方发达城镇,与国外同类城镇差距更大,国内关于寒地林区小城镇的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甚少。林区小城镇是因林业而兴的资源再生型城镇,它们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发展起来。在城镇发展的中,和其他城镇一样,也经历了城镇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等。
  
  1 林区中心镇用地规划
  1.1 城镇现状
  1.1.1 城镇数量多规模小:这是小城镇发展最难解决的问题。每个林场设施相对集中,大体0.3万人,一般选址接近采伐区域的山上,因此海拔较高。林场选址并不是按照理想小城镇选址而操作,完全是企业开发行为,方便资源采伐和方便原则,这样造成点状散乱分布,使有限的建设无法集中。
  1.1.2 小集中与大分散:由于林区城镇特点,小城镇受资源和政策影响,生产、人口、消费周期波动,表现为小集中,大分散的趋势,进镇出镇大体平衡。用地上蔓延发展,点上集中,面上分散的局面,使用地浪费严重和不合理使用。多数林区城镇设施集中建造,用地初步形成综合性集中。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1.3 经济区位优势不突出,林区小城镇地处东北寒地,同俄罗斯陆路或隔江相望,而口岸优势不明显。经济辐射区域大,但腹地小;各小城镇间缺少经济运输联系,以林业产业联系为主;小城镇自身的建设条件与力量差。
  1.2 人口规模 目前林区小城镇平均人口在0.5万人以下,各林业局所在的城关镇也只有3万人左右,林区小城镇人均用地230m2,远高于全国小城镇129m2平均水平,用地建设粗放低效。通过调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林区小城镇人口规模平均值小于0.5万人,低于全国中心镇1.46万人,最大值15万,最小值0.05万,中位数0.4万,可见镇区人口相差悬殊,总体看林区中心镇与全国平均值相距较大,规模偏小,远没形成发展规模。林区小城镇镇域远大于其他地区小城镇镇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人口上小于其他地区,属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如黑河境内孙吴县域只有8.9万人,其中孙吴镇4万人,其他城镇都不到1万人,甚至在0.1万人以下,人口密度只有20人/km2,造成消息来源短缺、闭塞和狭隘的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典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无法被打破。很难达到城镇发展最基本门槛,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生态优势却演变成比大都市病还严重得多的林区反应症。林区非人口应和城镇化水平相适应,让有效人口发挥作用,使人口集中在中心城镇中,而不均衡分布,减少资源和用地浪费。
  1.3 用地规模分析 由于城镇处于寒地林区,人均用地大而建设量却偏小,用地呈现蔓延特征。国有森工业比重大,缺少多样化布局。用地集约化较低,没有形成紧凑布局,形成一种扩大的农村集舍形态。城镇小稳定性差,三产的发展受制约,反过来降低小城镇的生活质量和吸引力,形成阻碍林区小城镇发展的恶性循环。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用地结构只在公共绿地上比较突出,其他用地都不甚合理,林区用地调整面临艰巨问题,调整用地是长期的过程。对于人地矛盾不突出的林区小城镇,应不宜发展林场为主的小城镇,而是重点发展中心镇道路。
  1.4 城镇体系分析 林区中心镇产业结构同质与性质雷同,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惊人,各城镇争资源与市场,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产生离心力,处于无序恶性竞争的城镇初始阶段。最直接表现在用地上,同种产业布局雷同分散,各城镇性质相似,没有形成自己的用地特色。在用地上没形成与产业的互补性,而是相互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导致主导产业用地庞大而低效,势必造成产业崩溃。
上一篇:浅谈小麦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