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述论(2)

2013-10-14 02:11
导读:20 世纪 40 年代,在当时采取的建立近代畜牧防疫机构、任用和培训科技人员、利用近代 技术防治牲畜疫病等措施的推行,标志着当时宁夏畜牧业的近代化

 

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采取的建立近代畜牧防疫机构、任用和培训科技人员、利用近代技术防治牲畜疫病等措施的推行,标志着当时宁夏畜牧业的近代化已初露端倪;这也促使一定的自然资源发挥其经济作用,并带来宁夏畜牧业经济的初步兴起。

 

 

20世纪40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较前有所进步。30年代初,宁夏畜牧业生产仍相当落后,还完全停留于粗放生产状态。当时宁夏区划包括宁夏等十余县和阿拉善、额济纳旗,畜牧区域有游牧、半农半牧区。游牧区蒙民一般不分昼夜冬夏,不论风雹雨雪,均将牛羊“皆千百成群置于旷野,”因不贮冬草,牲畜每“至冬末春初时,则死亡枕籍。”家畜也无厩舍;而牲畜的繁殖,则任其自由交配,素不讲求以优良牲畜配种及改良品种。半农半牧区各县牲畜饲养的有些方法虽略为先进,但也有沿袭旧习之处。其中大牲畜厩舍多有门无窗,空气流通不畅,缺乏日光照射,甚至还与厕所相伴,致使牲畜厩舍多阴湿、秽臭,结果造成牲畜易滋生各种疾病;农民对牲畜饲料从不懂加入食盐;对饲料中夹杂土、石等物,也不知道清除,以致酿成牲畜因病死亡;当时也不讲求使用优良种畜交配繁殖及幼畜养护[3](第101页)。

 

40年代初宁夏畜牧业生产较前已有明显进展。其中,饲养及管理方法已有明显改进。比如,为保持羊只数量,农牧民在饲料配给时,尤其关照交配前公羊、哺羔母羊和弱、瘦、老羊等;“关于盐份供给,普遍行之,尤以正值成长之羊特别注意,每隔相当时间,必须喂盐” [10](第36页), 以增白羊皮毛色及增强各种牲畜的体质。至于“其固定之羊舍均设于沿山草原地带,以向阳避风地势干燥为条件,”羊圈皆以土墙围建,墙上大多压有柴草和土块;对选种和繁殖,农牧民皆“爱好品质良好之公羊作为种用” [10](第37页),马的品种经改良后,主要是蒙古马,也有青海马和南番马等;牛也有蒙古、陕西等品种[2](第5册第341页)。

 

40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方法的改进,还表现在各种牲畜头数较前有所增加。据,1934年宁夏省所辖9县共有牛35503头,马25000匹,骆驼14800峰,羊478060[11] 1940年除二旗外宁夏省各县共有牛94196头,马33035匹,驴102732,骆驼9934峰,骡8680头,猪84078头,羊559469[3](第100页)。1943年,宁夏省辖下各县已共计有牛98196头,马42033匹,驴106232头,骆驼163934峰,猪84408头,羊899469[12](第62页)。其中,羊只、马匹、骆驼等头数有明显增加。1949年宁夏解放前夕,牲畜存栏总头数有132万多头[13]。另外,加上如下所列20世纪40年代前期对主要畜产品数量统计[3](第103页),均说明当时宁夏的畜牧业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年代|绵羊毛(斤)|山羊毛(斤)| 毛(斤) |绵羊皮(张)| (张)|牛皮 (张)|猪鬃(斤)

1940|1048584|192298 |61838|150000|208000|11200|2060

1941|1207420|103450|54029|170000|204000|12340|1048

1942|1047500|119005|48700|154150|245300|12000|1754

1943|1130970|134500|42500|140321|251470|10045|1454

1944|1320570|192300|51048|158000|210400|15000|1804

1945|1150600|187055|49200|134870|275000|17000|2015

 

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初步兴起,对当时的宁夏经济及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畜产品成为宁夏近代轻的重要生产原料之一。据记载,“本省羊毛,战前输出约百分之八十,战后以棉花布匹之缺乏,及本省毛织工业之发达,羊毛输出较战前为少,年约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十为本地所消费” [12](第65)。大多作为当时近10家机器纺织工厂的生产原料。而牛皮战前输出大约百分之五十,战时则不出口[1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71页)。  主要供应宁夏被服厂制革组制熟皮之用。可见,即使是较为落后的宁夏畜牧业经济,对宁夏近代经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二,大牲畜则成为当时、商业贸易、的主要及役使工具。由于汽车运输力有限,且费用高昂,汽油缺乏,于是无论省政府还是一般民众多以马、骆驼、毛驴、牛等大牲畜为货运交通工具。如当时的官驼队有骆驼数千峰[5](第84页)。商人经常用骆驼队或马队贩运货物。农牧民则多役使毛驴、牛等进行农业生产,并以处理后的牲畜粪便,作为农作物种植的主要肥料。

 

其三,畜牧业经济的初兴,使其成为宁夏区域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畜产品出口也对外汇积累有所贡献。虽然当时宁夏名目几经变动,但与畜牧业及其产品有关的税目,一直有六、七种之多,历年税收数额均相当可观。1938年,宁夏地方当局令宁夏省派出分支机构或人员常驻省内各县、旗,并由各级政府及税务机关协助收购畜产品;同时“以所收购数量颇钜,乃商准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西北办事处,所有宁夏主要产品之出口,俱由该行统制收购,交由贸委会西北办事处转运出口。[14]”以换取外汇。尽管宁夏地方当局之主观动机乃是聚敛财富,但由政府来组织收购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这彻底宣告外国洋行及买办控制宁夏畜产品出口的结束,可谓宁夏地方政府经管外贸之历史即始于此。

 

其四,当时宁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人民生活。如农牧民所饲养家畜禽羊、猪、鸡、鸭等[3](第101页),  不仅为他们提供肉食品,羊毛、羊皮可制作棉衣[15],更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家畜或畜产品的出售、以物换物,也有助于农牧民维持生计。

 

同时,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恢复和初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宁夏地方当局的经济、军事实力。当时各种畜产品的出口贸易,完全为宁夏地方当局控制的宁夏银行及富宁公司所垄断,并连年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另据时人所见,第十七集团军基本上为骑兵,这至少说明军队中马匹的配备较多。这些均成为宁夏地方当局维护及巩固其在宁夏统治政治基础。

 

如上所述,我们指出宁夏畜牧业经济建设缓慢走向近代,根据上述史实指出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重要作用,绝不是过高估计宁夏畜牧业经济性质及作用。我们应该看到,尽管与同期西北其他省区畜牧业相比,宁夏畜牧业建设水平与科技应用层次较低。如在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即在甘肃省设有畜牧改良场、军牧场两处,有各种良种牛、羊、马、驴约共计1800头。[1](第90辑第589-590页)1941年,国民政府部先后在陕西省设立第一役马繁殖场,另设配种站二处,为民马配种。[1](第102辑第145页)另在青海专门设立兽疫防治处。但是,传统的宁夏畜牧业经济毕竟已含有包括科技因素在内的近代经济成份。这是不以当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然,当时宁夏畜牧业经济建设的近代化程度较低。从总体特征看,当时宁夏畜牧业生产仍比较落后,基本上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其中有的饲养方法照沿旧习,如当时“一般农民,对于家畜卫生类多不事讲求”,对其所养牲畜厩舍也不事打扫,设计也不考虑阳光照射、通风干燥等,致使其中阴湿、污臭,因而牲畜易染疫病乃至死亡[12](第70页)。加上游牧区仍是游牧生产方式,均不重视贮备冬草,补充饲料,造成严重生产损失[16]。说明当时的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对良好饲养方法倡导不够。另外,畜疫防治效果也欠佳。如对牛肺疫的紧急措施即属不力[3](第108页)。而对发生严重疫病之牲畜,则更难以治疗。其中牛瘟时有发生,致使牛之死亡率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据,1938年贺兰县通昌牛瘟死亡率竟达90%[12](第70页)说明当时对牲畜严重疫情几乎无法控制。而宁夏地方当局为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又对宁夏畜牧业采取掠夺政策,最终致使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很快走向衰落。尽管如此,但我们仍应该看到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中所具有的新因素及其历史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上一篇: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