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述论

2013-10-14 02:11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畜牧业经济述论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
[  ]20世纪30年代初,宁夏地方当局为增强其实力,采取具有近代意义的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表明宁夏畜牧业经济建设开始具有近代因素,带来宁夏畜牧业经济的恢复,并对当时宁夏的经济及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宁夏地方当局  政策措施  畜牧业初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畜牧业经济问题,尚未见学术界有专文探讨。 ①迄今为止,未见学术界对近代宁夏的畜牧业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结合史料及各种文献资料,对宁夏地方当局等所采取的促进畜牧业经济运行之具体措施及其作用加以考察,以冀补充近代宁夏经济史研究之不足。

 

 

在“开发西北”之呼声下,国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曾予包括宁夏在内之西北畜牧业建设以诸多关注与支持。1934年底,在国民政府向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所做工作报告中即指出,“现值开发西北之际,畜牧问题,极为重要,未便任何废弛”,要求重视畜牧建设。[1](第75辑第282页)部曾派员对宁夏等省区畜牧及疫病情况进行研究。[1](第102辑第12-13页)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有关部、委、署曾给予宁夏等西北省区畜牧建设以、物力支持。经济委员会曾设立西北畜牧改良场,计划在宁夏设立畜牧改良分场;[1](第90辑第575-576页)如设于兰州的农林部西北兽疫防治处及西北羊毛改进处,亦曾给予宁夏一定的技术及人员支持。

 

新的宁夏地方政府组建后,为增强其各方面实力,推出一系列促进畜牧业经济恢复的政策、措施。措施之一,为筹建畜牧行政、畜疫防治机构,配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1933年新的宁夏省政府组建后 ,即设立省建设厅、各县建设科主管经济建设事宜。1940年,又在省建设厅下设宁夏改进所,负责省农、林、牧业建设。不久,在该所基础上建立的农林处又直属宁夏省政府,专负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建设之责,从而初步完善了农牧等业行政管理机构。同时,为保证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宁夏卫生实验处在洪广营附近成立宁夏兽疫(医)防治所,并与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西北防疫处协商,派孟培元技士来宁夏协助开展工作。[2](第七册第49页)1939年宁夏畜牧总场成立后,在该场设兽疫防治员,各县配设兽医人员分别负责场、县畜疫工作。后来,又将宁夏兽疫防治所改组为西北兽疫防治处第四防治队,孟培元出任队长。1941年底,该队改组为宁夏兽医工作站。除进行畜牧机构建设外,还鉴于农牧技术人员奇缺的情况,招揽来一批技术人才,如罗时宁、谷耀宇、张守先、安得顺、张圻、梅白逵等,并安排在重要岗位,以实施和加强畜牧行政管理,进行技术革新。另外,为培训畜牧兽医等技术人员起见,宁夏地方当局还取得国民政府农林、等部支持,在宁夏城建立国立宁夏初级实用职业学校,设畜牧等科,开讲《兽医大意》课程,培养出一批初级兽医工作人员。[2](第五册第218页)从1943年至1947年,西北兽疫防治处还从宁夏招收初、高中,参加为期7个半月的畜牧兽医职业培训班;宁夏农林处也曾与该处在银川联合举办两期兽疫防治人员短期训练班,请有关专家主讲“山羊化牛瘟病毒之原理及应用方法”和 新的兽医知识等,先后有军医、西兽医、民间兽医、职业学校学生等近50人受训。[3](109)[4](大事记)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促使当时宁夏畜牧兽医人员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上述宁夏近代畜牧管理、畜疫防治机构的建立及技术人才的招徕、培养,使有关畜牧业生产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成为可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亦促进宁夏省内畜疫防治及畜牧业经济的恢复。

 

    措施之二,为制定鼓励、保护畜牧生产的章则。省建设厅曾派部分人员调查家养牲畜数目,造册备案;并规定对每年增养马、牛、羊、猪、骆驼达到一定数额者,所养牲畜无疫病、死亡者,养优良护羊犬达到五至十头者,奖予一定数额的现金和匾牌等;后来又令各县对齿龄在二岁以上十岁以下健壮牲畜予以注册登记,禁止屠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第90辑第72-73页)宁夏地方当局还曾几次下令保护耕牛等牲畜,并规定除婚丧、节假外,平时屠售牲畜必须到当地税务局取得执照并纳税,以限制、禁止屠售牲畜;[2](第三册第266页) 另外,也曾向农牧民贷款扶持其饲养牛、马、猪、羊,还曾为无力购买者代购种畜[5](第109页)。1946年,为鼓励当地农民牧羊之兴趣,“阐述养羊之科学知识”、“羊病之防治”,宣传畜牧事业及羊毛改进之意义,在宁夏中宁县组织牧民训练班,并在该县第一至五乡组织成立养羊协进会;次年又筹措奖金四万元,在该县白马、恩和举行第一至五乡400户牧民绵羊比赛会,分甲乙丙三等对获胜羊只予以奖励[6]。这些章则的实施,既基本保持住所养各种牲畜数量,又有助于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

 

措施之三为改进饲养方法,改良牲畜品种。为促进饲养管理,宁夏省政府先后筹办起宁夏畜牧总场和八里桥林牧场,所建畜舍注意光线充足、通风等,以为示范[7] 曾“编印畜牧改良浅说分发各县”,亦“利用集市庙会进行讲解”,务使家喻户晓[8]。并要求畜舍,“讲求厩舍卫生,精心养育种、幼畜”;倡导“农牧民放牧刈青,增种杂粮以补充饲料”,秋季要储备干草;也提倡在饲料中加放食盐等[3](第118页);还曾派人调查牧草、毒草种类,在各官办林牧场栽培优良牧草,并提倡在省内其他地区种植牧草,以恢复、保护草原[3](第106页)。

 

同时,也比较重视牲畜品种改良。宁夏畜牧总场成立之初,即从陕、甘、青、绥等省区选购一批种马、牛及数千只山、绵羊等,着手进行大牲畜品种改良试验[7];此外,当时曾将侧重点放在宁夏羊只的品种改良方面。虽然宁夏羊种以滩羊闻名于世,皮可作保暖皮衣,滩羊毛弯曲美观,适于制作地毯,但不适于为较高档次毛纺织品原料(如高级毛呢料、毛毯等)。宁夏省农林处成立后,利用甘肃科学教育馆赠“软不来”公羊5只,与从本地精选的优良牝羊200只杂交,结果从1943年至1945年共培育新品种牝羊117只,并继续进行该品种羊只试验[3](第118页)。另外,该处还与西北羊毛改进处联合,在宁夏中宁县成立宁夏羊毛改进推广站,以中卫、中宁县为改良区,以改进宁夏羊毛粗劣品质,使其成为制作精细毛纺织品的原料[3](第122页)。1946年,鉴于陕西“同羊”体格高大,毛质较细,产毛、肉均多,有大量繁殖必要起见,宁夏推广站还引进“同羊”种羊2只,在中宁县与宁夏滩母羊6只进行杂交试验,第二年春产下6只杂种羊羔,实验获得成功。为继续进行推广试验,宁夏推广站还曾进行“同羊”夏秋精液初步保存实验[9]。上述官办畜牧场的建立,采用生产经营方式,也利用近代医疗手段进行畜疫防治;并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与品种,进行羊只品种改良等试验,也为推动宁夏畜牧业生产的改进创造了技术条件。

 

措施之四为组织牲畜卫生、疫病调查和防治。如果说上述措施对地方畜牧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的话,那么当时的畜疫防治则应是宁夏畜牧业经济初兴的有力保障。宁夏畜牧管理、防疫机构建立后,即联合着手进行省内牲畜疫病调查,共查出包括口蹄疫、牛瘟、牛肺疫、马鼻疽及寄生虫病等18种畜疫病[3](第104页);宁夏省农林处曾对阿拉善旗、永宁等县55户农牧民饲养的1万余头家畜进行卫生、疫病检查,对所发现重病畜进行隔离,对一般病畜则令农牧民带至宁夏兽医防治站或土兽医处诊疗;同时,还针对上述疫病专派畜疫防治队前往各县、旗注射预防疫苗。如从1941年至1945年,共注射牛瘟疫苗7528只;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病疫苗8118只;注射骡、马、牛、羊炭疽疫苗20935[3](第109页)。当时还通过有关杂志或报纸,较系统地介绍一些畜疫防治知识,成立临时疫病防治队等措施,来加强省内各县牲畜疫病的检查、预防、治疗[4](第3页)。这些措施的推行,说明当时的畜疫防治,由于受医疗技术和水平等限制,虽然是以预防为主的,但它保证了近代宁夏畜牧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上一篇: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