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杂交实生苗培育与早代选择技术
2014-04-18 01:00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马铃薯杂交实生苗培育与早代选择技术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 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早代选择
关键词 马铃薯;实生苗培育;早代选择
论文摘要 马铃薯常规杂交育种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育种成效,实生苗的培育及早代选择是关键技术。通过营养钵温室育苗后带土移栽到大田,移栽成活率高;实生苗世代可进行抗病性、熟性、块茎特征以及结薯习性的初步选择,而对产量、商品率、品质性状在实生苗当代选择效果有限,应在无性一代选择。
生物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马铃薯育种的方法和手段,但具体到目标基因与目标性状在新品种的表现,常规育种仍然是必经的途径。马铃薯杂交育种是基于双亲的优良性状产生一定的变异群体进行多年的鉴定选择而获得万中选一的优良品系的过程,其杂交后代仅在有性阶段即杂种实生苗(F1)世代产生分离,以后的无性系世代只是在这个相同变异的群体中不断选择和鉴定所需要的类型。所以提高杂交实生苗的培育技术及早代的选择效率对杂交育种后代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体积小,大田直播困难,过去通常采用阳畦育苗,致使实生苗群体有限,育种成效偏低。通过现代设施的推广应用,以及打破实生种子休眠技术的提高,目前生产上一般在温室或网棚育苗后移栽到大田定植,提高了实生苗培育技术,为无性世代鉴定选择提供了丰富的实生薯群体,也为提高马铃薯杂交育种早代选择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1杂交实生苗群体的大小 马铃薯高度杂合及四体遗传的特性要求杂种后代有足够大的群体才能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但育种单位因、物力、财力的约束无法满足客观上大群体的要求,所以相对杂交优势明显的远缘杂交,尽可能扩大杂交群体保证后代丰富的变异类型,对亲缘关系较近的杂交组合,适当地缩小群体数量,避免相同的变异类型,减少无性世代选择的工作量。依据育种条件,我们每年培育12 000~15 000株实生苗,包括20~30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300~600株实生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实生苗培育 (1)实生种子萌发。马铃薯实生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所以贮存1年以上的种子可直接用于发芽,贮存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种子,可用1 0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24h打破休眠后发芽。在10cm培养皿内垫上滤纸,滴水使滤纸充分吸水,将处理后的种子按组合均匀撒在湿润的滤纸上,作好标记,放入20℃恒温箱发芽。每日观察,沿培养皿边缘滴入清水,保持滤纸湿润。
(2)准备培养容器。蛭石掺拌腐熟羊粪后装入10cm塑料营养杯中,底部压实,便于移动,上面略微疏松,有利于实生苗扎根生长。为了便于转移和,装好蛭石的营养杯用培养盘盛装,每盘100个。最后将营养盘整齐地摆放在温室的支架上,播前1d浇水,确保播种时蛭石湿润为宜。
(3)种子点播。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将露白萌发的实生种子用镊子点播于营养杯中,再以湿润蛭石覆盖,分组合摆放,作以标记。全部点播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培养盘,确保种子扎根发苗所需温度、湿度。
(4)苗期管理。一般每周揭膜用喷壶撒水1次。晴天中午温室开窗散热,揭起苗盘四周塑料膜适时通风,傍晚盖膜关窗,保持温度。当苗基本出齐,长至3~4叶时揭去塑料膜,以利壮苗,隔天洒水,保证蛭石湿度又不窝水,同时拔除杂草。阳光强烈时需打开遮阴网,以免灼伤幼苗。待苗长至6~7片叶时,移到室外炼苗,准备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