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工作发展模式的构想
(一)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农村社会工作情况复杂,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探讨并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发展道路。
第一,要确立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农村社会工作强调本土化建设,单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农村,中国农村显然是“贫困”的、落后的。但贫困与困扰并不是紧密相连的,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扶贫济困。农村社会工作要基于地域特点,发展有别于城市的生活工作模式。要在保护农村传统生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改善农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农民创造高质量、安逸的田园生活。
第二,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工作着力点。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下,农村发生了大面积的群体分流。一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开创事业,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另一部分民众仍选择留在土地上耕作。因此,农村社会工作要根据农民的切身需要,探索一条“双核化”模式:一方面着力于城乡结合的农村社会工作合作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着力于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
第三,要注重农民自主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本”的模式介入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容易陷入被动,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生计,必须以建设农村资源,挖掘农民能力为主线,以优势的视角来介入农村社会工作。从农民个体、群体、社区、社会政策等多层面挖掘农村资源,重视农村资产的建立和农民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农动性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农村社会建设。
第四,实现、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农村不但经济落后,精神文化上也相对“贫穷”。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不仅要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经济生活,还要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认真保存并弘扬,同时要珍惜城市与之无法比拟的环境优势,善待乡村无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整合应对农村诸多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结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特点的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