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新农保政策执行的实践分析
(一)试点的选用不够具有代表性
2009年12月,河北省按照10%县(市)比例确定了开展新农保的试点县(市),共有18个县(市)。这些试点不论是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纯收入都不够具有代表性,总体来说,试点选取的大多都是河北省排名较前的县(市),而排名较后的县(市)选取较少(见表1)。
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例,排名前20%的县(市)共有l0个,占18个试点的56%,不符合均匀的总体分布这一选取数据的基本原则。那么,这样选择的试点即使调研反应较好,也不能完全代表河北省省情。因此以后政府在逐步扩大试点时,应考虑到试点的代表性,满足总体分布的均匀性。
(二)集体补助在绝大多数地方将沦为一句空话
根据河北省农保政策,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但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村集体实力非常薄弱,根本拿不出补助,而且政策有没有硬性规定村集体必须要给予补助,所以村集体的补助在很多地方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即使村集体给予补助,补助数额也会非常少。还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八道河乡二道沟村为例,参保的748人截至2009年6月末个人共缴保费14.4万元,村集体筹集养老金33792元,县财政补贴51480元。可以看到即使是试点村,村集体筹措的养老金比县政府补贴的还少将近一半。所以,在河北省绝大部分地方,村集体即使补助也是非常有限的。
(三)各级政府补贴比例逐渐减少
各级政府对新农保制度的补贴包括四级财政:中央财政、河北省财政、各市财政以及县(市)级财政。中央财政补贴新农保制度符合领取年龄的农民基础养老金55元/人,补贴总额共占中央财政收入的1.64%1~1,中央财政完全负担的起,有能力承担对新农保农民的补助。河北省2008年财政收入947.59亿元,农村4061万人,本文推算的l6—59岁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为80.13%,即使河北省新农保覆盖全省农村,河北新农保支出占省财政的比例也不过0.34%。若省政府补贴比例上升到30元/人,占省财政的比重仅有1.03%,财政负担并不重,却实实在在帮助了河北省3200多万参保农民。同理,可计算出新农保支出占市级财政收入比例平均为0.25%。即使各市政府只拿出财政收入的1%去帮助农民,最少的邢台市补贴33.1l元,人,最多的沧州市可以补贴61.56元/人。相较而言,各县(市)级财政补贴比例相对河北省各级财政补贴比例最高,平均为1.17%。但对于财政收入较高、地区人口较少的县(市)如唐山迁安市政府农保支出仅占财政收入的0.2%,而财政收入较低、地区人口较多的任县,这一比例高达5.97%,两者比例相差近30倍。由于河北地区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县(市)财政收人的差距,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收支对新农保支出的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省政府在拨款时可参考各市的财政收入、农村人口数和当地年龄结构水平。对于财政压力较大的市可适当予以倾斜。而各市根据地区差异水平也应对较贫困的县(市)适当照顾。否则,将会出现越是经济发达、农民收入较高的地区,财政补贴也越高;越是经济落后、农民收入较低的地区,财政补贴越少,这样将会加剧农村的两级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