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论文

2015-02-01 01:39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论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本文从安徽歙县遗留的民间置产簿本及田皮买
    [摘 要]本文从安徽歙县遗留的民间置产簿本及田皮买卖文契辑录田价及田皮价。比较之下可以看出田皮价格之波动远为剧烈;在多数年代田皮价超过田价。利用不同的田皮比价来计算吉尼系数,明显看出上涨的田皮价格可以进一步使地权分配平均化。 [关键词]永佃制;田皮价格;地权分配 The Prices of Permanent- Tenancy Lands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outh in province of Anhui, prices of the permanent - tenancy lands appear to be very volatile. The data further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ose prices tends to further equalize land distribution. Key words: permanent - tenancy; land distribution 一、前言 永佃制是中国土地制度史上一个相当奇特的制度。它的起源不一,因地而异,但是发展到后来,这些不同起源的土地制度,逐渐同一化,具有共同的特色与内容。直到清末民初,各地区对此一制度及其措施尚保留着不同的名称。在这里我们统称为“永佃制”;享有永佃权的农户称为“永佃户”;永佃制下分离出来的所有权称为“田骨”;分离出来的耕作权称为“田皮”。近人曾对永佃制作过许多研究,但是此制度对中国农村经济的若干重要影响,仍未曾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福建及安徽皖南地区,民间曾留下为数众多的田皮买卖契约。现抄录安徽歙县的一张田契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p194) 歙县黄瑶珍退小买田契 立退小买田契人黄瑶珍,今因欠少使用,自情愿将自己作种场字号小买田一业,计税一亩五分,土名金线充,凭中立契出退与家堂兄名下为业,三面言定得小买田价之丝银二十四两整。其银当即收足。其田即交过割管业作种,无得异说。此系两相情愿,并无威逼、准折等情。倘有亲房内外人等异说,俱系出退人承当,不涉受业人之事。今恐无凭,立此退据久远存照。 嘉庆元年十月,立退批人黄瑶珍 凭中黄福兴 黄福招 黄双喜黄绥衡 田皮的买卖契书与通常田地买卖所立之契大体相同,但是不称买契,而称“退契”,这与永佃制的来源有关。永佃权是由普通佃权演变而得,佃权是从田主手中取得,佃户退佃时将佃权交还给田主,所以一直称为退契,也就是放弃永佃权。不过永佃户放弃永佃权时要取得金钱,形式上是退佃,实际上是出售产权,故售价被称为“退价”,而不称卖价,出售田皮者称为“出退人”,买者称为“受退人”。 退田契上也有若干细节之规定。契上要说明田之现状。收割后出卖者要写明“光板田”或“空田”,已下种后出卖则写明“青苗田”,这点与退价多寡有关。出退人要写明田皮来源“自置”、“自退”(即自买、自种、“承祖遗受”、“承父遗受”),清代乾嘉时期,安徽境内永佃制已行之有年,故田皮买卖文书上大多是“承祖遗受”,可见田皮久已被视为合法产权,可以遗赠后人。退契中通常都写明“未曾出典”或“无重复交易”,“倘有亲房内外人等异说,俱系出退人承当”之句。退契的标准格式与规定是十二年内出退人不得回赎田皮,但十二年以后可听凭原价赎回。一如乾嘉时期的田地买契,卖者常有多年后的原买主“找价”之事,田皮退契也常有此现象出现,主要是反映乾嘉时期田价上涨太快,卖田者心有不甘,卖了田皮后仍要再三找价。在本文中,我们要根据所收录到的田皮价格,集中讨论两点:(1)田皮价格与土地市场;(2)田皮价格与地权分配。 二、田皮价格与土地市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了歙县地区民间遗留下来的退小卖田契,共五十余张,最早的是雍正十二年的,最晚的是光绪三十年的。我们排除其中的“地”、“山”、“草田”的退契,只选田这一类的,共四十九张,录取其中的“退价”,即田皮售价,排列于表1。但如要真正了解田皮价格之变动,最好是与当地一般田价相对比观察。所以我们又选录了歙县(也包括一部分休宁的)民间遗留的置产簿,其中明确记载成交时的田价。我们也排除山、塘、地之交易,只选田类,从康熙元年到宣统二年,共得391条田价。因为数量较多,我们便计算每十年间的平均价格,列于表2。 在永佃制下,田骨与田皮分别成为两种不同的产权,其市场价格分别在两个市场独立形成。田骨代表所有权。由业主(地主)占有;田皮代表耕种权,由永佃户享有。耕作权变成独立产权后,其主人可以自由转让、遗赠,或在田皮市场上出售。表1与表2相对照,我们可以立即发现,田皮价格起伏波动远大于一般田价。这显示田皮市场远为活跃。 歙县的田皮价格,在雍正十二年(1735)时只有1.388两一亩,远低于当时的田价(约每亩7两),田皮是田地投资的捷径,因此田皮市场看好,需求旺盛,田皮价格飚涨。直到嘉庆元年(1796),田皮价格涨到与田价看齐,每亩都要17两以上,从1735年到1796年这60多年间,田皮价格增值10倍以上,而田价不过涨了一倍,买到田皮之人都有了巨大的财产增值(capital gains)。这一项因素,变成购买田皮的吸引力,田皮市价超过田价后仍继续拨高,直到道光八年(1828),达到最高峰,田皮每亩市价40元以上,竟是田价的两倍。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地主边沿化的过程。在永佃制下,田地产权一分为二,地主握有法定的所有权。永佃户握有田地的使用权。比较之下,使用权比所有权更实惠,更重要。永佃户耕种田地,有实物收获;没有使用权的地主只剩下收租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收租权没有十分保障,故田皮更受人重视。在太平盛世,田皮价值高于田骨,地主逐渐边沿化。一旦社会发生战乱,情况便翻转过来。战乱一来,地主与佃户都要逃亡,但是田地的所有权是法定的,登记在案,战乱过后,地主可以回乡收回田骨旧业。永佃权是民间惯行形成的,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战乱过后,永佃户是否能重新取回永佃权,则是未知之数。在土地市场上,一旦战乱发生,田皮价格便要比田价降落的更快,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之乱波及到皖南。该年五月,太平军将领率兵攻占皖南宁国府,十月又连克徽州、休宁、绩溪,逼近曾国藩的祁门大营。从表1中可以看出,歙县田皮价格从咸丰九年(1859)的36两一亩骤降到每亩3、4两,最后降至同治二年(1863)的谷底,田皮每亩不值2两。而在同一时期,太平军在皖南的战事只迫使歙县地价由12两多一亩降至4两多一亩。            
    上一篇:翠碧1号烟叶总氮\总烟碱和挥发性碱含量的区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