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乡村同构背景下的政府与村庄的关系--以S村选举(2)

2015-03-09 01:04
导读:二、现状与意识的差异:不同群体谈村民自治 1.30位普通村民的态度:①搞这样的村民自治完全是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的行为。②村民不是不关心选举,

    二、现状与意识的差异:不同群体谈村民自治

    1.30位普通村民的态度:①搞这样的村民自治完全是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的行为。②村民不是不关心选举,而是没办法关心,想当干部的人心术不正,有能力的人不愿干,③ 农村 问题 的根子在上面,干部为了自己的形象、政绩,不顾村民的死活。④前三次选举有贿选情况,拉票严重,我们村不是没有人才,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2.20位村民代表的意见:①S村像这样选举,今后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宗派房头的 影响 大。②双方上台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村里欠自己的钱,有的是为了面子,有的是为了赌一口气。③选村干部应改变方式,由每个小组选一小组长,再来兼任一村干部,如果将这合二为一,实际费用减少。④搞流动票箱,钟可能得票多,如果只设主会场,则杨当的可能性较大。

    3.10位小组长的响应:①有宗派房头存在,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民主。②现在是想当干部的无能力,有能力的人不愿去搅这塘混水。③我小组两大姓氏,谁都不愿当此委员,没办法就只有我这组长当了。④选举是由书记一手包办的,他说既然能让谁上来,就能让谁下来,副书记与村长竞选,在最后确定主任候选人的会议上,村长的票数39票,副书记29票,中间有5~6人不与村长竞选而是将倒数第二名与第二名竞选,理由何在?⑤今天选举,投票的人会不少,双方都在下面进行激烈的拉票活动,全村大约有60%的村民被拉票。⑥要选好村干部,首先应引入 考试 制度,针对农村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候选人必须作答,是骡子是马应牵出来溜溜。⑦ 目前 这样选举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通过投票选举并不能解决农村的几大主要问题,候选人应首先拿出一套具体方案让农民来评判,这个人上台会带来什么好处。

    4.村庄老干部的反馈:①民主选举应放开,放不开的关键在县镇领导。干部普遍把责任推到村民身上,用"刁民"来称呼,我很反感。在争着当村干部的情况下,有的村干部是为了金钱利益,还有的人把金钱放到第二位,追求面子,认为别人能当村长,我为什么就不能,这样的人和那样的人多了,竞争就激烈了,但不管如何,通过竞争总是好事。②现在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在村里站不住脚或不愿干,群众也不把选举当回事,在第一次选举中,村里的一个裁缝师一个人填票40多张,这在前几次选举中并非个别现象,村民对选举是无所谓的。③上级想让村民选自己信任的人当干部,但实际不是这样,因为帮派的原因,现在彼此活动多。④钟在这两次选举中与杨的矛盾导致村民中两大派性的 自然 形成。不过,钟当村主任也好,掺杂一点沙子进去,对班子有监督作用,但又怕与支部关系搞不好,因为杨与支部书记是一派的,这些就看以后的情况了。

    5.县级领导的认识:①实行村民自治的目的是求稳,与 经济 发展 的关系不大,通过村民自治去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从而维护 社会 稳定。②村民自治与农村实际有一定差距。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负担过重,干部腐败,国家企图通过村民自治来解决这一问题。③政府想通过农民的力量来监督干部,防止腐败,但事情并未办好,并且矛盾越来越大。村里在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村民自治又要由村民选干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工作阻力加大。

    对乡村共同体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进行专题访谈的结果,有如下几点认识:①村民不是不关心村民自治,而是缺乏参与的途径,他们反对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反对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的人当干部,反对拉票、贿选。个别村民还开出了代议制的处方,这表明他们对民主选举是有需求的,对村民自治的功能是基本持肯定态度的。②村民代表提出了影响选举公正性与合法性的两大因素:宗派房头势力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不能发挥。因拉票使村民形成两大新的群体,增加新的矛盾,失去监控的选举增加了不确定性并使矛盾得以激化。③小组长在村民自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对问题感受最深。他们的观点除了印证前面的态度外,又对选举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质疑。④老干部的观点十分明确:民主选举是必然的选择,影响民主选举的主要因素不是村民,而是基层政府的一些领导;民主选举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产生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村干部;在村级治理中要引入监督机制,即掺点沙子进去,以保证村级公共管理中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以防止权力失控。这是他们几十年工作经历的经验教训 总结 ,发人深省。⑤镇村干部认为民主选举的条件还不成熟,要等老百姓的民主意识、 法律 意识提高后才能实行村民自治,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其原因不在干部,而在于村民的素质太低;县级领导认为村民自治是政府控制农村的又一新的方式,是"治愚人"的一种手段,但"与农村的实际具有较大差距"。因而他们害怕接触和发动群众,仍然习惯于以往的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

    从以上人员的谈话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真正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举在农村既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②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在落实中还有较大差距;③传统的非正式制度规则在农村的影响力加强,阻碍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导入;④基层政府的经济利益取向保持着对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强烈偏好,阻止民主规则的进入;⑤由于信息不对称,妨碍村民对村民自治的理解和运用。可见,S村出现这一选举结果有多种因素影响:宗族势力、传统文化、村两委会关系和乡村关系等等。笔者认为,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乡村关系,在针对S村无效选举的访谈中,乡镇干部认为选举是政府对农村社会实施管理的一种新的方式,只有控制才能保证新班子能更好地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村主要领导认为村民的素质太低,实行民主选举的条件还不成熟;村民认为选举是村干部之间的争权夺利,选举是做形式、走过场。可见,选举结果是具有不同目标效用的群体追求自己利益而采取行动的结果。唯其如此,才使这次无效选举不了了之。显然,镇政府控制村庄选举的直接目的是寻找自己的代理人,确保农村政策的执行,但大部分选民的拒绝投票行动使镇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可以推测,随着村民自治对村民个体权益的进一步确认,乡村关系还可能进一步紧张。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王敬尧
上一篇:“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