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1)

2015-03-07 01:4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随着由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
    随着由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三农” 问题 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所以会频繁地发生涉农恶性事件,是因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减少,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各种负担。据测算,在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目前 传统的种植业已经无利可图,加上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不利 影响 ,农民今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收入的锐减,另一方面是沉重的负担,两方面的因素以夹攻之势,加剧了农民和基层政府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农民和政府一同走出困境,根本的途经只有一条,那就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现有的各种增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为了使农民增收,政府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办乡镇 企业 、调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此外,几十年如一日地兴修梯田、水利,推广 现代 农业 科技 ,如提倡使用改良籽种和地膜等等,都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增收问题呢?下面对此做一些粗略的 分析 。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由传统的粮食生产,转向 发展 多种经营,什么能卖钱就搞什么。目前,全国各地 农村 都在“压粮扩经”,或者栽果树,或者种蔬菜,从局部看,这样做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全国到处都这样搞,长此以往,又会使农业产业结构趋同,出现新的失调。而且,产业结构应该是由市场来调节的,靠行政命令人为地调整,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众所周知,烤烟的返还税比较高,前几年,好多地方基层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打着调整产业结构的旗号强迫农民种烤烟,对不种烟的农民进行处罚,一时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翻了几翻。但是烟草是国家专卖产品,烟叶不像蔬菜、水果那样直接进入流通市场,而是只能卖给烟草公司,全国的烟厂就那么多,吞吐能力也就那么大,过多的烟叶烟草公司根本收购不了,结果大量的烟叶积压下来,让农民吃了很大的苦头。可见,即使产业结构调整了,增收仍然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

    2、推动农业产业化。即通过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以此增加农业的边际效益。创办龙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目前农业剩余几近于无,而农民又不具备足够的融资能力,因此龙头企业难以大量涌现。计划 经济 时期靠政府出资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难以存活,如果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公司无利可图,就只有倒闭或者转产,脆弱的产业链也就会被无情地掐断。从全国产业化发展形势来看,走这一条道路是十分艰难的,目前只有少数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产业化雏形,对于大多数边远农村来说,实在还没有条件走这样的一条路,因而也就谈不上通过这条途径,来大面积地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乡镇企业。无庸讳言,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吸纳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批管理薄弱、产品粗劣和缺乏资金、技术投入的企业被淘汰了,而另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改造,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渐转为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这样不仅不能大量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反而还不断地向外排斥着农民工。从近年来乡镇企业放缓吸纳以至排斥农民工的现实来看,这一条增收渠道已日渐堵塞。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由于农民工在整体素质上的天然低下,能够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乡镇企业,不会再有产生和存活的土壤与气候了。

    4、提高农产品价格。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通过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和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加入WTO,农产品价格最终要由市场来调节,而不能再由政府依靠行政命令来确定了。单从价格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内,因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市场,这样我国的传统农业便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期望通过粮食价格上升来增加农民收入,在今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严峻的现实是,加入WTO之后,发达国家的大宗农产品,会以低廉的价格冲击国内市场,造成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进一步大量失业和破产,这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所以朱镕基总理说,入世后他最担心的是农业。

    5、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和城市居民尤其是和国家干部职工相比,一个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只是国家干部职工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收入。国家干部职工月工资超过800元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农民却在很低的收入水平上就承担了各类税赋,两者的收入和负担相比之下过于悬殊。而且,国家干部职工还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其他显性与隐性的 社会 福利,而农民不但没有任何福利待遇,还承担了国家干部职工不用承担的好几种费用。例如,在城市里办学、修路由国家财政负担,在农村却要由农民自己掏钱。近年来通过精简乡镇吃“皇粮”的人数和税费改革试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这些措施充其量只是缓解一下尖锐的矛盾,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不解决,不缩小和城市居民尤其是和国家干部职工之间人为造成的差别,农民就不会从经济上彻底翻身,减轻负担也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增收途径不过都是权宜之计,在局部或者一段时间内可以让农民增收,从长远看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目前所搞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只是农业系统内的一种微调,并不能使农业本身发生革命性变迁,更不会改变一、二、三产业大格局。从全国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村都不具备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条件,而从事产业化的这一部分农民,从数量上看也不会超过农村劳动力的10%,因而所有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张黎明
上一篇: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及建议(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