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政策调整与体制创新(1)网(2)

2015-04-04 02:35
导读:农村 经济 管理体制的建立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形势和 发展 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实。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农村 经济 管理体制的建立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根据变化了的农村形势和 发展 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实。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制度,在一个时期内,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但从发展的现实考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个制度体系,仍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从生产力要素配置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和农用土地是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农村劳动力如何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最为关键,要彻底清除一切国民歧视性政策,疏通农村劳动力通道,同时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城镇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小城镇建设转移支付的力度,把农村小城镇建成吸纳农村人口的战略大平台。在转移农村人口的同时,农用土地的 问题 也必须认真加以考虑。以纯市场经济的眼光,农用土地的私有化将对农村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农村 社会 稳定的大局着眼,农用土地私有化的前提必须是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 目前 情况下,提农用土地的私有化显然为时过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没有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就不会有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建立农用土地的流转制度就十分必要。目前 法律 对土地流转的规定是:合法、有偿、自愿、有序。这一规定缺乏操作性,不利于农用土地的流转,应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是流转的期限可以是长期、短期,也可以是季节性的流转。尤其是季节性流转操作便利更应提倡。二是流转的方式应坚持协商、自愿的原则,但对自愿的表述法律应作必要的限制,对抛荒、弃耕及国家义务缺失的就不能适用。三是流转的主体应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已经在城镇经商或在城市落户的农村人口,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收回原发包的土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减少农村人口,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基。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要遵循精干、效能、理性、体责的原则,建设 中国 特色的高效基层政府。 理论 界有学者认为,乡镇政府行政权力不大,服务功能不强,而行政成本过大,理当从中国行政系列开藉出去。这种论断不是毫无道理。一直以来乡镇政府职责不明,行政权力又被我国许多子法支解,在模糊行政中干了许多不应干的事,一大半的力量用于收取税费,随着税改力度的加大,乡镇的工作的确减少了大半。那么乡镇政府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如果说乡镇政府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行政呢?应该说乡镇政府是我国目前宪法赋予了法律地位的一级政府,同时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赋予了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的权力,这是它存在的法律基础。从实际情况看,乡镇政府还承担着农村社会稳定的职责,组织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职责,组织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职责,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职责等。过去由于职责不清,乡镇政府变成了收税收费管生育的政府,因此,只要明确职能乡镇政府就有可为。而怎么为就是行政体制的问题。必须从界定职能入手建立乡镇合理的运作机构,包括社会治安协调指挥机构、农业产业化服务机构、农村小城镇建设领导机构、财政管理机构、再者党的领导机构。职能确定后乡镇就要从以往的工作模式中跳出来,自觉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 方法 ,干最应该干的事,办力所能办的事,建设高效理性政府。

农村事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遵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还权于村,让村民委员会在真正意义上实行自治。农村事务很多,包括农用土地的调整、宅基地的审批、生育节育的管理、农村卫生的管理等其它事务。所有这些都必须按照自治的要求,实行民主管理,一切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行事。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打击破坏执行章程的人和事,帮助村民委员会匡扶正义。县以上人民政府对村委会按照自治章程行使职权不得干预,更不得下达指令性计划。

农村社会发展体制要依照一个时期内国家投入的方向和政策,建立符合农村发展实际、又符合我国国力的投资体制。要坚持国家投入与农民参与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哪里积极性高先帮助哪里搞,不能由乡镇或县代为办理。比如国家用三年时间改造乡村公路,本是善举,可国家每公里补助的经费还不够修 0.3 公里 , 如此大的资金缺口谁来背负 ? 所以国家在考虑出台大的政策时必须从实际出发 , 能快则快。再比如农村小水利大多数都带病运行,建成三十年来每座水库投入的维修资金不足万元,在国家及各级财政暂时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创新体制入手,转变观念筹措资金把水库维修好。

“三农”问题的确十分复杂,要彻底破解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最终的解决还必须依靠体制的建立。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李桂平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其未来取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