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初探(1912—1937)

2015-04-27 01:4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初探(1912—1937)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本文从农家户均人数及劳动力入手,分别就农业劳动力的
本文从农家户均人数及劳动力入手,分别就农业劳动力的耕作能力和主要农作物亩需工量两方面对苏南农业劳动力的供需状况进行了 理论 估算,并结合当时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潜在性剩余率在40%左右,季节性剩余率在70%以上。
* * *
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的估计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各地 自然 资源和 经济 技术条件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难以找到一个适当的参照点来作为当时当地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实际耕作能力。因此以往对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的探讨,只是凭经验估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悖离。本文希望能为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的估计与 研究 做些尝试。

一、 农家户均人数及劳动力的估计
农村 劳动力的数量既没有系统的调查,又缺乏完整的估计,欲推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可先求得户均劳动力数,再以此数乘以农户总数即可得农村劳动力的总数。而要求得户均劳动力数,则唯有从农家户均人数入手。
(一) 农家户均人数
民国时期的家庭规模,据1928年内政部的调查,16省户均为5. 239人;据20年代的抽样调查,陈正谟得全国乡村家庭规模为5.35人,城镇家庭规模为5.31人〔2〕。又言心哲综合1921-1931 年的农村调查资料,得全国各地乡村家庭平均人口数为5.5人〔3〕。兹将1922-1936年间,有关苏南地区农村经济调查资料中所得各地户均人数列于表1。
表中所列资料涉及苏南9县165 960农户882 569人,平均每户5. 32人。表中〔4〕和〔11〕为全县性普查,户均人数分别为5.55人和4.89人,农家规模的地区差异明显。就不同时期而言,由于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日趋低下〔4〕以及多子继承的分家别居, 农家规模还有逐渐缩小的趋势〔5〕,如表1所示,无锡11村农家户均人数,1929年时为4.83人,到1936年时减为4.76人;江阴1922年户均人数为5.22人,1932年时仅为4.66人。本文暂以户均5.32人,作为苏南农村20-30年代的家庭规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表1  苏南各县农家户均人数表(1922-1936)
调查者        调查地点  调查年度 调查家数 调查人数 户均人数
马伦等〔1〕  江      阴   1922     667      3408     5.11
             吴      江   1922     325      1372     4.22
卜凯〔2〕    江宁太平门   1924     217      1325     6.11
             武      进 1923-24   300      1462     4.87
张履鸾〔3〕  江宁杨柳村   1926     481      2634     5.48
张心一〔4〕  江宁县各村   1929   87890    487870     5.55
万树庸〔5〕  江宁江乘区   1929    3324     15665     4.71
王书林〔6〕  南京市23乡   1929    3156     16289     5.16
陈翰笙〔7〕  无锡县11村   1929     711      3436     4.83
             无锡县11村   1936     751      3578     4.76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顾倬等〔8〕  无锡开源乡   1931    6913     34249     4.95
社会 局〔9〕  上海市8村    1931     106       565     5.33
乔启明〔10〕 江阴峭枝镇   1932    4579     21343     4.66
张心一〔11〕 句容县各村   1933   56000    286589     4.89
农复会〔12〕 常熟县7村    1933     154       714     4.64
言心哲〔13〕 江宁土山镇   1934     286      1561     5.46
喻志远〔14〕 苏州市北乡   1936     100       509     5.09
  总    计    或    平    均    165960    882569     5.32
资料来源:
〔1〕 转引自田中忠夫著、汪馥泉译:《 中国 农业经济资料》, 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5月。
〔2〕J.L. Buck: Chinese Farm Economy,  The  Commerial Press, Ltd., Shanghai, 1930, P:337-338.
〔3〕张履鸾:《江宁县481家人口调查的研究》,载中国社会学社:《中国人口 问题 》,世界书局,1932年版,转见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一编(19),第304页。
〔4〕张心一:《江宁县农业调查》,立法院《统计月报》,第 1卷第4期,转引自古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中华书局,1936年3月,第6,32页。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5〕万树庸:《沪宁道上农民新村考察记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6月。
〔6〕王书林:《南京市二十三乡农村概况》,《南京社会特刊》, 第1、2册。
〔7〕转引自吴柏均:《中国经济 发展 的区域研究》,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6月。
〔8〕顾倬、朱云泉等:《无锡县农村经济调查》第一集(第四区),江苏省农民银行,1931年12月。
〔9 〕上海市社会局:《上海市中心区百零六户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录》,《社会月刊》第2期第12期,1936年3月。
〔10〕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转见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四编(13),第279页。
〔11〕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江苏省句容县人口农业调查报告》,1940年3月,第29页。
〔12〕农村复兴委员会:《江苏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2页。
〔13〕言心哲:《农村家庭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页。
〔14〕喻志远:《苏州的农民》,《农村周刊》,第127期, 《天津益世报》,1936年8月15日。
(二) 农村劳动力率与农家户均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率指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比率。旧中国虽然没有劳动力的定义,但却有等成年男子的概念,本文即参照此标准折算等成年男劳动力,即成年男子以15-64岁者为1个劳动力,女子15-54 岁者为0.8个劳动力〔6〕。
表2所示3县56 803农家,劳动力率为51.47%,户均劳动力为2. 64人。揆诸前表,165 960农家户均人数为5.32人,若按劳动力率51.47% 计算 ,则户均劳动力应为2.73人,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取样不同所致。因此,本文采用两者的加权平均数2.7作为苏南农家户均劳动力数。 
表2.  武进、江宁和句容农村劳动力情况表(1924-193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武进      江宁太平门    江宁土山镇
项    目       300农家〔1〕 217农家〔1〕  286农家〔2〕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14岁以下        273  234   275   378       234   252
15-54岁……    448  422   369   343       506   427
55-64岁……     19   39    21    32        42    59
65 岁 以 上       3   24     1     8        19    22
总    人    数     1462        1425           1561
等成年男劳动力      804         664            890
劳  动  力  率    55.00       46.60          57.01
户 均 劳 动 力     2.68        3.06           3.1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句容镇         合计
项    目         56000农家〔3〕
                  男    女        或平均
14岁以下        61277  51127      114048
15-54岁……    86878  66206      155599
55-64岁……     7584   8230       16026
65 岁 以 上      1860   3427        5364
总    人    数      286589        291037
等成年男劳动力      147427        149785
劳  动  力  率       51.44         51.47
户 均 劳 动 力        2.63          2.64
资料来源:
〔1〕J.L. Buck: Chinese Farm Economy, 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Shanghai,1930, P337-338.
〔2〕 言心哲:《农村家庭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1 页。
〔3 〕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江苏省句容县人口农业调查报告》,1940年3月,第32页。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周中建
上一篇:口述史、社会记忆与乡村社会研究——浅谈民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