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1)

2015-05-10 01:06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 中国 封建 社会 中,农民家庭手 工业 一直是小农 经济
在 中国 封建 社会 中,农民家庭手 工业 一直是小农 经济 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 农村 手工业的作用, 理论 界已有很多论述。农村手工业到了近代,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 发展 ,它所起的作用也应该与封建社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作用和意义。需要说明的是,近代中国农村中不仅有农民的家庭手工业,而且有了形形色色的家庭式作坊、作坊手工业和手工工场,有些家庭和工场中开始使用以人力为动力的机器,在一些乡镇甚至村庄中,还出现了使用动力机械的小工厂。对于这种种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仅用手工业一词来表述已经不够准确,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把“农村工业”一词与“农村手工业”并用。这样作还不仅是由于机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广义地说,手工业也是工业,或者说是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两大生产部门,但传统的农村手工业却常常被看作是农业的附庸,而本文正是要说明,近代农村工业已经不再完全附着于农业,有了自己的 历史 地位和作用。

对于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其在农民家庭经济中的作用、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与农业之关系以及在农村近代化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农村工业在农民家庭经济中的作用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为特点,构成一个工农业生产的统一体,由于农业经营要受土地数量的限制,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小农家庭中的农业生产部分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而手工副业生产却有较大幅度的伸 缩性。 如果副业生产的原料不限于自家土地上的生产,还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副业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就会远远超过农业。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村手工业部门在近代以前就已具备了这一条件 ── 尽管没有哪一个部门原料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之间发生了彻底的分工。近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农村工业产品的市场空前扩张,再加上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农村工业在农民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日渐增长,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一些新兴的手工业区中,工业生产成为农民家庭的主业,更多的情况下,手工业已达到和农业并重的地位,即使一些手工业不够发展的地区,手工业生产也成为部分农民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之一。为使这一 问题 更加明了,不妨把农村手工业和农业的收益作一个比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农村工业是纺织业,尤以棉织业最为普遍。棉纺织业的收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差异很大,在河北省的高阳手织区,1915 ─ 1920年间,用铁轮织布机自织自卖,每匹可获利1 ─ 2元,如接受商人包买主的定货,一匹布可得工资0.5元, 以一年织布150匹计,全年收入在75元到300元之间。当时高阳农户平均占有土地不足15亩,平均每亩净收入1.47元,即农业收入每户每年不足30元,手工业收益为农业的2.5倍到10倍左右[1]。高阳织户雇工者相当多,工人的年工资在30年代初为40 ─ 60元不等,20年代布业兴盛时则可达60 ─ 80元之多,而同时期农业雇工中,男性长工的年工资平均在40 元上下[2],也就是说,从事织布业的农民,无论是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的独立织户,还是只占有工具,不占有原料,受商业资本支配的家庭劳动者,亦或是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其收入都要高于农业劳动。

高阳织布区属于近代新兴的农村工业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江南棉纺织区历史悠久,到本世纪初发展程度反不如高阳织布区,但棉织业收入仍相当可观。20年代前后,上海郊区一个农家妇女一年要织200多匹布,净收入40 ─ 60 余元。一些缺乏织本的农家妇女到别人家中做工织布,一天可得工资二角,一月也有五六元收入[3]。 无论是高阳还是上海郊区,织布业都已经变成农民家庭的主业,而其他很多地方,织布业仍然是农家副业,由妇女儿童用老式木机工作,收益比高阳织户要低得多,我们所见记载中收益最低者是河北省的临城县,在30年代,一般农家妇女织布所得,除购买油盐外,一年尚可有三二十元积余[4],相当于四五亩地的总产值。

丝织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业,30年代初,山东省周村镇的个体织户,平均每年收益为420余元[5],按当时的物价水平,可购买小麦80余担,相当于50亩地的产量,而同时期山东全省平均每农户耕地只有18亩多,大部分小农实际占有土地面积还达不到这一水平。河北省高阳手织区的人造丝织业收益还要更高一些,20年代全盛期,每织一匹人造丝,独立织户可赢利5 ─ 6元,接受定货者可得工资4 ─ 5元,一张提花机一年可织150匹,收入在600到900元之间,雇工的年工资则在60 ─ 100元之间[6]。 丝织业收入最低的是河南省南阳周围的柞丝绸业,南阳柞丝绸业直到30年代初,一直是使用大纩络丝,旧式木机织绸,生产效率低下,这里的织户多接受包买商的定货,织一机绸的工资为7 ─ 11元不等, 而一机绸的生产周期为40 ─ 45天[7],以此 计算 ,织户平均日工资在0.16 ─ 0.28元之间, 若以一年工作300天论,收入在48到84元之间。与高阳和周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但南阳柞丝绸产区位于大别山区, 自然 条件较差, 交通 不便,风气闭塞,经济也不够发达,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农业相比,应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纺织业中 影响 较大的还有针织业和麻纺织业。20年代浙江平湖、嘉兴、石门等地从事针织业的多为农村妇女,向商人雇主租赁针织机,领取原料,织成成品后得到计件工资,一个工人月工资在 5 元以上[8]。麻纺织业中四川省的夏布收益较低,30年代绩麻女工月收入不过一元上下,织麻工月工资2.6 ─ 8 元之间。一个有一架织机的农户,每月净收入不足 14元,但这里扣除了工资支出,而只有一两架织机的农户通常是不雇外工的,这样的农户每月实际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元[9]。江西、湖北等省的夏布业收益要比四川高一些。

粮食加工业遍布全国农村,酿酒、榨油和制粉丝粉皮等都属于作坊手工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较多的资金,通常设在集镇上或由比较富裕的农户从事。其中制粉业应该说是获利较少的行业,很多时候正产品几乎无利可图,如河北定县1931年有3114 家农户制粉, 共赢利5064元,平均每户只1.44元。但该业的副产品用处却很大,制粉农户家家都要利用粉渣养猪,粉浆倒入猪圈沤肥,每圈全年出粪肥即可值70元,加上卖猪的收益,获利也不算少[10]。由于粉丝在近代成为一种重要出口商品,山东省以烟台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出口生产基地,在这个基地的黄县,制粉农户获利最多者年可得洋1000元[11],在招远县,利润最高时,一户粉坊赢利可高达3000元[12]。

近代中国农村较重要的手工业还有草帽辫业,从事这一行业者全为农村妇女。20年代初,河北沧县、静海一带编草帽辫日收入铜元40枚上下,折合银元不过一角多[13],但如能长年生产,一人一年也有三四十元收入。而在河南省的南乐、清风和山东省的观城,妇女编织草帽辫收入日值 1 元,技术最好的妇女一天可挣1.5元,这种收入水平是农业劳动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在这一产区,据说有不少人靠草帽辫业而发家[14]。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花边、发网、刺绣等手工业在农村中影响也较大,这类行业从业劳动力均为女子,尤以十几岁的女孩为主。花边发网业在最兴盛时,日收入都高达 1 元, 花边业最低工资的记录是30年代初的山东省招远县,当时,招远花边女工中等技术水平者大约每日可收入0.1元[15]。发网业最低工资更低一些,山东省益都县30年代初发网女工日工资还不到0.08元[16]。尽管如此,若一年工作300天,也可以有二三十元的收入。 考虑到山东半岛当时男性农业长工的年工资也只不过30元上下,花边发网业的收入也就不算很低了。

一般说来,越是缺乏土地,农业收入低下的小农家庭,对手工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强,如著名草帽辫产区南乐、清丰、观城一带,贫农和赤贫几乎完全依靠草帽辫业为生,该业收入相当于中农和富裕中农农产收入的一半,富农要部分依靠草帽辫业收入,地主妇女中也有不少人靠此得些零用[17]。在宝坻棉手织区,织布收入占佃农全年收入的80%,占自耕农全年收入的42%[18]。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较多,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较少从事农村工业生产,恰恰相反,如果从绝对数量观察,较富裕的农家通常可以得到更高的工业收入,只是由于他们的农业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入都较高,才使农村工业显得不那么重要。例如,1934年交通大学 研究 所调查了河北、河南和湖北的1690户农家,其中,从事农村家庭工业的比重为:自耕农18.4%,半自耕农5.8%,佃农12%。手工业平均每户收入分别为:自耕农40.7元,半自耕农34.5元,佃农28.48元[19]。1922年对河北遵化、唐县、邯郸、 冀县等此的调查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这些县接受调查的3532农户中,除无地户平均每户每年有2.7 元的手工业收入外,有地5亩以下的农户每年手工业收入为0.30元,25 ─ 50亩地的农户1.84元,50 亩以上的农户年平均手工业收入达11.59元[20]。1933年对广西郁林县的调查则表明, 自耕农家庭工业的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都远远高出于其他各阶层农民[21]。至于丝织业、榨油业、造纸业等作坊手工业,由于占用资金较多,更是只有富裕农户才能从事。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农村工业生产不仅提高了从业农民家庭的收入,由于农村手工业中广泛存在雇工生产,
雇工的家庭收入也随之提高。诚然,在雇工生产中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剥削,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雇工生产为一些既没有充足的土地,也没有足够资金独立从事农村工业的乡村失业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人作为手工业工人得到的工资对他们的家庭经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农村工业工人的工资通常都高出于同类型农业工人的工资 ── 当然,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更高。

二. 工业生产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上面我们介绍了几种行业的收入水平,不过,这些数字只能说明农村工业在从事各个具体行业的小农家庭中的作用,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还需要更为广泛的资料,为此,笔者统计了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286个县的工农业生产状况, 表一即是这一统计所得结果之一。

表一 30年代华北三省286县农村工业基本状况

━━━━━━━━━━━━━━━━┯━━━━┯━━━━┯━━━━┯━━━━━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合计
────────────────┼────┼────┼────┼─────
统计县数 │ 129 │ 111 │ 46 │ 286
────────────────┼────┼────┼────┼─────
农户数(千户)│ 4395.7│ 4607.2│ 3551.6│ 12554.5
──┬─────────────┼────┼────┼────┼─────
农│ 农业总产值(千元 )│555450.3│498536.7│393273.3│1447260.3
├─────────────┼────┼────┼────┼─────
业│ 户均农业产值(元)│ 126.36│ 108.21│ 110.73│ 115.28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
农│ 农村工业总产值(千元)│ 72725.5│31466.3 │ 73058.0│ 177249.8
├─────────────┼────┼────┼────┼─────
村│ 从事农村工业户数 (千户)│ 560.9│ 1604.7│ 151.5│ 2317.1
├─────────────┼────┼────┼────┼─────
工│从事农村工业户占农户(%)│ 12.76│ 34.8│ 4.27│ 18.46
├─────────────┼────┼────┼────┼─────
业│ 户均工业产值(元)│ 129.66│ 19.61│ 482.23│ 76.50
──┴─────────────┼────┼────┼────┼─────
工农业生产总值 (千元)│628175.8│530003.0│466331.3│1624510.1
────────────────┼────┼────┼────┼─────
工业产值占总产值 (%)│ 11.58│ 5.94│ 15.67│ 10.91
────────────────┼────┼────┼────┼─────
平均每农户工业产值 (元)│ 16.54│ 6.83│ 20.57│ 14.12
━━━━━━━━━━━━━━━━┷━━━━┷━━━━┷━━━━┷━━━━━

资料来源:《民国二十年河北省统计年鉴》;《中华民国统计提要》;《河北省实业统计》;《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河南统计月报》。计算过程比较繁复,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表一的数据显示出,在河北山东两省,在从事农村工业的农户中,工业收入平均都超过了农业收入,在河南省,农村工业收入水平较低,但也并非无足轻重。

尽管在有农村工业生产的农民家庭中,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一般都很明显,从农村中总的情况看,它所处的地位似乎并不高。从表一中可以看到,30年代初,华北三省农村工业产值比重最高的山东省,从事农村工业的农户只有4.27%;从事农村工业农户比重最高的河南省,工业产值比重只有5.8%。而且,表一中的农业产值只计入了农田和果木的产值, 没有计入畜牧业,如果加入后者,农村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还会下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农村工业产值基本上是商品生产,属于自给生产的一般没有计入,而农业总产值中却包括了全部商品和自给部分。如果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角度看,农村工业的经济意义要重要得多。以河北省为例,1931年河北省农业总产值约55545 万元,各县输出的农产品价值为6374万元,占总产值的11.5%;农村工业总产值7273万元,各县输出的乡村工业产品价值为5873万元,占总产值的80.8%。在输出的工农业产品总值中,工业产品占到了48.0%[22]。另外,我们在计算农业总产值时,没有计入畜牧业,但农产品输出中包括了鸡、猪等副业产品和一部分中药材,如果只计农作物和干鲜果品,农产品输出值及其比重还要更低一些。

再如山东省,1932年胶济铁路沿线46县区农业总产值39327万元, 输往外省及本省大城市的农产品价值7834万元,占总产值的19.9%;乡村工业总产值7306万元,输往外省及本省大城市的农村工业品价值3588万元,占总产值的49.1%。在输出的工农业产品总值中,乡村工业产品占到了31.4%[23]。

1930年建设委员会调查了浙江省的十几个县,表二根据已发表的九个县的资料而作,这九个县是:浙东的临海,浙西的寿昌、淳安、建德,浙西南的云和、松阳, 浙北的富阳和余姚。其中除余姚位于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外,其余各县均为山区或半山区,一般来说,山区交通不便,但林业资源丰富,林产的价值和商品率都应该较高,而表二却显示出这九县的农村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农业,商品输出值和商品率都高居首位,如果进一步计算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可以看到,手工业占总产值的百分比是 25.3, 手工业商品输出占全部商品输出的百分比则为 60.0。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表二 浙江九县1930年农村各业产值及商品率

─────┬─────┬──────┬─────
│ 总产值 │ 商品输出 │ 商品率
─────┼─────┼──────┼─────
农业 │ 55473.7 │ 7561.5 │ 13.6%
─────┼─────┼──────┼─────
林业 │ 16750.0 │ 7370.0 │ 44.0%
─────┼─────┼──────┼─────
畜牧水产│ 14293.2 │ 2870.0 │ 20.1%
─────┼─────┼──────┼─────
手工业 │ 29239.3 │ 22654.4 │ 77.5%
─────┼─────┼──────┼─────
合计 │ 115756.2 │ 40455.9 │ 34.9%
─────┴─────┴──────┴─────

资料来源:建设委员会调查浙江经济所统计课编:《浙江经济调查》1─9册, 1931年。



有一点要指出,上述各省的数字都是30年代初的统计,这正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一个衰退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农村工业的衰退又甚于农业。在20年代农村工业全盛时,手工业产品在远距离运销的商品中所占比重肯定要高得多。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史建云
上一篇: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