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学术界30-40年代对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一(4)

2015-05-16 01:12
导读:“旧派”的 历史 ,可以远溯到1904年米迪刚在定县翟城村的“村治”,经过民国以后山西的“模范”村治制度,“五四”后的新村运动,一直到梁漱溟的河




“旧派”的 历史 ,可以远溯到1904年米迪刚在定县翟城村的“村治”,经过民国以后山西的“模范”村治制度,“五四”后的新村运动,一直到梁漱溟的河南村治学院、山东邹平乡村建设 研究 院。旧派的 理论 基础建立在所谓特殊的 中国 文化,即高度的乡村文化,其特征就是不同于西方 社会 的“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它既不同于“从对方下手,改造客观境地以解决 问题 而得满足于外者”的西洋文化,也不同于“取消问题为问题之解决,以根本不生要求为最上之满足”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则是“反求诸己,调和融洽于我与对方之间,自适于这种境地为问题之解决而的满足于内者”的“中庸”文化。中国 农村 的崩溃,是由于固有的礼教精华的衰退。所以,乡村建设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和 政治 的伦理化,基本工作是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基本途径是乡村合作化和 工业 化,基本手段是“软功夫”的 教育 工作。以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为代表的“旧派”,也被日本学者称为“农业社会主义派”。“新派”主要由平民教育促进会推动,以定县为乡村改良的实验基地,其理论上的特点是受西方文化 影响 较深,“定县主义”就是外国学者对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的实验工作所加的用语。但实际上与“旧派”的更大的差别是,“新派”有“国际的”资金和人力帮助,每年有30-40万元的经费和100-200个办事人员,“国际交流”也多,还在美国教授的协助下从事合乎学术标准的实地调查[7],而“旧派”并不欢迎外来势力直接参与“乡村建设”(李紫翔,1935b:508)。平教会(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3年成立)的创始人晏阳初先生,早年由美国到法国办理华工教育,回国后初在城市开展平民教育,后坚信普及平民教育应到农村去,平教会的工作受到美国的大力资助,把全国划分成7个实施平民教育的区域,但后来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都集中到“定县实验区”。“新派”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人本主义,他们认为中国当时的生死问题不是别的,是民族衰落、民族堕落、民族涣散,根本上是“人”的问题。他们以为,中国近代发生过5次自救运动,即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军北伐,现在他们从事的乡村改良实验运动是第6次自救运动,但不同的是要克服前5次运动“忽视平民教育”的“缺陷”,因为中国人生活的“基本缺点”是“愚”“穷”“弱”“私”(李紫翔,1935b:509;千家驹,1934a:410-411)。正如李景汉在为自己的《定县生活概况调查》写的序言中所说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运动的目标是要在生活的基础上,谋全民生活的基本建设,解决生活的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的事实,深知‘愚’‘穷’‘弱’‘私’为人民生活上之基本缺点;因此主张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平民教育既是以实际生活为研究对象,就必须到民间来实地工作,......因此本会对于社会调查甚为注意,并认清中国的基础是农村,所以特别着重农民的教育与农村的建设,遂选定县为实验区。”(李景汉,193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乡村改良运动的“旧派”和“新派”,均受到当时左翼学者的批判[8],而且在左翼学者看来,“村治派”和“定县主义”在理论上是殊途同归的。对他们的共同理论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新派”认为中国的问题的症结是“愚”“穷”“弱”“私”,“旧派”认为是散漫、消极、和平、无力,但这些都是社会的病态现象,造成这些病态现象的还有更根本的社会原因;(2)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抽象的“人”和“民族”概念上,没有与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联系起来,亦没有与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根本对立的意义;(3)把中国整个的社会政治 经济 问题,简化成了一个农村问题,一个平民教育问题;(4)“旧派”是中国伦理本位文化的顽固保守派,对西方文化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新派”则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习俗为敌”,对西方文化无条件的崇拜,并欲以西方的精神技术和物质帮助,造成中国农村的所谓“ 现代 化”、“ 科学 化”。(李紫翔,1935b:509)

共5页: 4

论文出处(作者):李培林
上一篇: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 下一篇:没有了